“工大追梦人”2018年度人物系列报道之一:坚守初心 行稳致远

08.01.2019  16:42

编者按: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2018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全国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在我校的建设过程中,一代代工大人也在努力奔跑,奋力逐梦,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贡献了力量。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度人物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让我们向2018年度人物致敬、学习,勇做追梦人,团结一心共建有特色高水平工业大学!今天刊发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度人物系列主题报道“工大追梦人”第一篇:《坚守初心 行稳致远》。

坚守初心 行稳致远

——记我校2018年度人物王殿轩

个人名片 王殿轩,男,196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储运工程中心主任,兼粮油食品学院副院长,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南省粮食产后减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粮食行业知名专家,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岗位专家。河南省特色学科学术带着人,郑州市“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创新领军团队带头人。

三十余年长坚守  学术造诣有成就

自1983年郑州粮食学院毕业留校,长期从事粮食储藏领域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为国家粮食产后安全和河南省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为河南工业大学的办学与特色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在储藏物昆虫学和害虫综合治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在储粮熏蒸杀虫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方面得到业内高度认可,是国内外知名储粮昆虫研究和害虫防治专家,是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粮食局粮食储藏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和储藏专业分会害虫防治学组组长,中国粮油学会有害生物防治类专家库学术带头人、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有害生物防治类专家库技术骨干、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粮食储藏与流通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在国际储藏物保护领域与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频繁,近二十年来,连续10多次参加了历届储藏物保护相关的国际会议。2018年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次,赴德国参加国际会议1次,邀请国外业内知名专家来校访问交流达10多人次,为国际、国内粮食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才培养献全力    学科平台做贡献

自从事本专业领域教学科研以来,王殿轩承担历届本科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培养硕士研究34人、工程硕士8人,目前在读博士生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积极参与行业联系与服务,每年在校内或被邀校外培训行业技术人员800人以上。创新学校工程硕士办学模式,举办食品工程粮食储藏方向工程硕士校外班3期,培养学员70多人。2008年,主力(配合学校外事部门)申请和办理学校承办的商务援外培训项目“发展中国家粮食储藏技术培训班”、“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修班”,获得商务部和河南省的认可。学校的该类培训班连续至今每年举办,现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之一。

在学科建设中,围绕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点申报等积极工作,是河南省“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特色学科群学科方向带头人、河南省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学科学术带头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带着人。

在学科平台建设中,主力完成学校最早的省级平台“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验收。主力申报和建设“粮食储藏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2018年通过验收。主力申报和建设 “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小麦)”,任常务副主任,2018年通过验收。主力申报和建设以“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任常务副主任,2015通过验收并进行二期建设中。主力申报和建设国家级“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储藏加工平台,2018年通过验收。主力申报和建设“河南省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行政管理副主任,建设中。申报和建设“河南省粮食产后减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建设中。任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粮食储藏与流通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长,进行国家粮油储藏技术、建筑、流通、信息待方面的标准申报、评审等组织工作。

学术方向长坚守    科技研究显实力

长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与科技创新,王殿轩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主编《磷化氢熏蒸杀虫技术》《储粮磷化氢熏蒸区域优化》《中国储粮昆虫图鉴》等著作8部,参编著作9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主持和参加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先后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2项,其中1项为课题负责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其中1项为课题负责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领域)课题1项,参加完成国际合作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完成与企业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目前,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其中1项为项目首席,承担公益性粮食行业科研专项1项,即将验收。入选 “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在花生干燥与储藏岗位与团队人员投入了大量科研精力。

适应需求谋发展    服务行业贡献多

在国家投资千亿元的国债投资粮库建设工程中,王殿轩是国家粮食局粮食储藏专家组四个专项技术组之一的“磷化氢环流技术专项技术组”组长,提出了磷化氢熏蒸过程中进行杀虫效果监测的方法写入行业标准中,指导粮库显著提高杀虫效果,减缓了害虫抗性药发展压力、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基于此,成为“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 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在该项目中的贡献主要包括:磷化氢抗性治理与熏蒸技术基础研究,投入此项目占本人总工作量60%。主持完成了LS/T1201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制定,GB/T17913-2008粮油储藏 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修订,GB/T22495-2008粮油储藏磷化氢发生器制定。国家粮食局储粮新技术生产试验方案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制定、指导;《储粮新技术培训教程》编写;《磷化氢熏蒸杀虫技术》主编;《储藏物害虫及其防治》编写。发表关于磷化氢熏蒸技术指导论文30余篇(包括SCI收录)等。

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6月决定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包括储备粮库在内基础设施,共分三批安排了国债粮库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343亿元,建设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设各类专项工程1936个。共建成储备仓容510.5亿kg。这是我国历史上集中建设粮库仓容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全国粮库有效仓容到2005年末达到2600亿kg的历史最高水平。国债建设推广储粮新技术,其中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磷化氢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四合一”技术得到研发并在项目中广泛推广,促使我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储藏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1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粮食储备‘四合一’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粮食行业在当时近十年来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最高荣誉。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试验单位100多家,相关参加人员在200人以上。

粮安工程”在河南省的实施中,协同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同河南省粮食局实施的“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项目在河南211个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技术推广企业约占省内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1533个的13.76 %,重点进行智能化升级技术应用、多参数检测技术、智能通风技术、智能制氮气调杀虫技术、储粮害虫防治专家决策与咨询技术的研发咨询等技术支撑。项目的实施拉动国家投入2.2385亿元,河南省财政投入2亿元,增加粮食收储企业投入5.6亿元,可升级985万吨,可储粮食价值236万元,为相关技术企业创造利润1.12亿元。其中王殿轩教授为粮食储藏技术专家组长,甄彤教授为粮仓智能管理与技术专家组长,重点进行智能化升级技术应用、多参数检测技术、智能通风技术、智能制氮气调杀虫技术、储粮害虫防治专家决策与咨询技术的研发、咨询与服务等。配合河南省粮食局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一、二、三、四类项目建设技术人员300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咨询与支撑。

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简称“粮安工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印发的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粮食流通工作底线,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流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国家层面的工程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受国家粮食局邀请,王殿轩等积极参与有关调研的规划编制活动,在规划的节粮减损、设施建设等提出的建议报告与意见被认可并采纳。

粮食储藏是国内外公认的河南工业大学特色之一,科研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容之一,王殿轩亲历亲为,为学校的粮食产后学科平台由省部级向国家级提升,“2011计划”协同创新进入国家第一批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