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种产业园遍地开花 如何让郑州文创园脱颖而出

17.11.2017  06:47

 

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里一座被设计为车站的文化博物馆,外观是根据陕县观音堂火车站老照片复原的

河南商报记者 张高峰 首席记者 高瞻展

见习记者 陈媛媛/文 记者 刘鸿翔/图

今年10月,王潮歌“只有河南”主题乐园在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下简称“文创园”)启幕。

谁也想不到,时间回到5年前,文创园还面临四处招商、屡屡碰壁的窘境。

如果把城市新区建设看做是一次创业历程,那么“创业者”在关键节点的关键选择,将决定区域的面貌:是变成一座毫无生气的“鬼城”?还是变成一片风格混搭、特色不明的工业区?抑或是变成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新城?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走进文创园,与中牟县及文创园有关领导展开对话。

1

起步期(2013年前后)

主要矛盾:一穷二白的区域面貌和发展大计千头万绪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案:夯实“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拆迁安置”三个基础

版图缩减、招商碰壁、一穷二白

白手起家,何其艰难。

2013年5月文创园创立伊始,老实巴交的刘集镇崔庄村村民朱云来收入只靠卖蒜,一亩地一年挣两千元左右;从崔庄“走出去”的读书娃周大玮,2009年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他不想重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文创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去北京、深圳、广东、香港跟一二百家知名企业洽谈,但没一家愿意来“一片荒凉”的文创园落户……

除了区域面貌一穷二白,富庶的白沙片区被划出,团队“无机构、无人员、无方向”的客观困难外,文创园该何去何从,也没有人知道。

“没想清楚的找教训,想清楚的抓落实。”文创园管委会意识到,破解民之困、才之困、商之困、政之困,只能边做边想边总结。

规划先行、基建夯实、安置优待

抓住发展的“牛鼻子”

创业千头万绪,能不能抓住发展的“牛鼻子”,成为考验掌舵人水平的标尺。

邀请美国艾弈康、英国奥雅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参与区域规划,有干部群众不理解:“花这闲钱干吗?”

“做区域规划,眼下越省钱,未来会越花钱。”文创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高标准规划园区发展,是为了让日后少走弯路。

招商靠不断降低优惠底线,还是打铁还靠自身硬,夯实基础设施?文创园管委会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边干边想,预留弹性。累计投资70亿元,建成骨干路网15条、跨贾鲁河大桥3座、生态廊道14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3万亩,构建形成园区基本框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安置房似乎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对片区原住群众,文创园没有一迁了之,而是把群众留下,拿出最好的位置,请最好的设计单位、最好的建筑单位,让老百姓共享产城融合成果。

去年,文创园一号安置区一期4910套安置房成品房交付,四天时间,几万原村民集中收房。朱云来说自己有了满满的幸福感、信任感:“这些干部真傻,给我们盖恁好的房。”

2

定位期(2014~2015年)

主要矛盾:发展机遇层出不穷的时代浪潮与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发展窘境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案:主题公园+休闲景点+专业园区+会展中心

埋头苦干的文创园,似乎是新区发展的一种例外,在全国各地,各种特色的产业园以惊人的速度涌现。打着“承接转移”旗号引入沿海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者有之;抱着“城镇化”愿景,靠地产商“造城”,建成一片片水泥森林者亦有之。似乎,高楼大厦、工厂林立意味着兴盛,著花样文章、成关注热点就意味着成绩。

面对欣欣向荣的形式,文创园没着急忙慌地要数字、要政绩,而是静下心来,想优势与劣势、定位和价值、发展路径和思路。

把自己视为一个追求政绩的官员,还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主政者的心态,会影响发展的结果。

“区域发展若靠政府‘唱独角戏’,那是孤芳自赏;若急于求成与地产商‘跳二人转’,待开发商转身下场,舞台上又只剩下政府独自起舞。”文创园管委会负责人认为,“独角戏”、“二人转”皆不可取,让政府、园区、投资商表演“大合唱”,企业和产业共荣、微观的投资和宏观的发展同步。

河南省政府于2015年6月2日成立了以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为组长的河南省郑州国际文化园区领导小组,发展文旅产业的思路日渐清晰。

3

招商期(2015~2016年)

主要矛盾:高铁时代强者通吃的逻辑与招商争夺激烈、区域结合点难寻的矛盾

解决方案:抢夺行业头部资源,形成价值虹吸效应

2015年,中国全域旅游时代到来,一到假期,通往景区的高速公路堵车、游客在景区门前排长队的新闻屡见报端。

除了消费需求在量上猛增、在质上升级之外,随着高铁建设日趋完善,高铁网上的每一个节点城市都将拥有吸附资源的强大潜力。

“上世纪末,文旅产业如‘星星时代’,辐射半径只有方圆几公里;21世纪初,依托便捷的高速公路网络,外地游客一早开车来、晚上能回家,郑州海洋馆、世纪欢乐园应运而生,其辐射半径扩至100~150公里,文旅产业属于‘月亮时代’。”在文创园管委会主任王朝杰看来,随着高铁网时代到来,文旅产业进入“太阳时代”:方圆400公里的范围内,只有争做“头部项目”、“头部资源”、“头部渠道”才能生存。

以正在建设的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为例,这座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品种最齐全的极地海洋乐园将集聚周边多个省市客流,规模超越了上海海昌项目,其占地620亩、32亿元投资的大体量,意味着短时间内周边济南、徐州、西安、太原、石家庄等城市很难再有同类乐园布局。

“如果说文化是金蛋,生产力是破壳而出的新生命,就得靠+科技、+创意、+体育、+休闲的孵化,让文化真正转化成生产力,让科技、创意点石成金。”文创园管委会负责人认为,依托郑州东站的交通枢纽优势,文创园先后引进了多个大型乐园项目,成为国内主题乐园最多的园区;中部设计城等专业园区也拔地而起,“东方奥兰多”初露峥嵘。

4

未来一个时期

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文化产品供给空间上不均衡,时间、内容上同质化严重的矛盾

解决方案:打造专属IP概念形成文化壁垒,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合力

以大型主题公园为带动,以休闲旅游景点为驱动,以四大专业园区为核心,以会议会展中心为支撑。五年探索,方向明晰,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至今,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2300万人次。

梳理文创园第一个五年的发展历程,能看到在区域发展迷茫、困惑时如何找定位、找骨架、找方向。

然而,在第二个五年的发展谋划中,又该怎样让这个骨架变得有血有肉?甚至进一步找到园区的“灵魂”,形成独一无二的区域形象?

挑战现实又残酷:当下,大量的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文化项目满天飞,但找好结合点、做好落地的少之又少;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又是人才储备、经验储备严重欠缺。

中牟县委书记潘开名认为,破局思路在于对园区建设的敬畏心和匠心:“一个片区的发展,一开始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与定位,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要用心、用力、用情,要一步一步走出来。”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