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河南城镇化率过半解析之二

05.03.2018  08:24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相连。一方面,工业化创造供给,提供就业,积累财富,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承载,形成新的消费需求,进而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持久推动力。

我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加快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

产业为基以产促城

初春的阳光下,占地1600亩的郑州经开区上汽乘用车基地二期项目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两年后,这里将成为年产60万辆整车规模的智能汽车工厂,并带动周边物流、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等产业同步发展。

汽车产业已成长为郑州市支柱产业,这里聚集了宇通、日产、海马、上汽等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2017年,郑州市汽车工业产值达到1102.5亿元,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0万人。

汽车产业的崛起只是我省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作为河南制造业核心支撑的郑洛新三市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跻身国家级制造业高地,突出发展装备、食品、材料、电子、汽车等五大主导产业,在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改造的同时,大力引进终端高端项目和劳动技术复合型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协同推进。

“十二五”以来,我省牢牢抓住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就。在老工业基地洛阳,中信重工、中国一拖等老国企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洛阳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格力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高端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在新乡,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加快建设,仅去年就完成绿色纤维、新能源汽车等5个园区的规划;在许昌,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成为河南民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智能制造、冷链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风生水起。

五年来,我省工业发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牢牢站稳中西部第一工业大省的地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并最终转化为城市新成员,成为推进城镇化的有力抓手。

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每天早上8时,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的服装扶贫车间就会迎来附近村庄的上百名妇女前来上班。近年来,柘城县已经建成类似的扶贫车间142个,实现家门口就业1万多人,年创产值22亿元。

家门口就业,是我省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成果。全省依托183个产业集聚区,实施产业集群提质行动和开放招商提效行动,持续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形成了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4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全年平均人数465万人。依托产业集聚区的产城融合取得大发展,初步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发展格局,有效提升了就业支撑能力。

在郑东新区,纳税超过亿元的写字楼超过30栋,成为一栋栋“立起来的开发区”。我省近年来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特色商业区生活性服务功能。2016年年底,服务业“两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6.3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1.62万家,法人企业从业人员63.3万人。

在广袤的中原乡村,我省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累计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96.76万人、创办企业49.48万个、带动就业484.9万人。

随着“三区一群”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快速推动,转型发展攻坚战的扎实展开,一个优势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分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将为我省城镇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我省城镇化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陈辉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