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对安全隐患要"治未病"

03.03.2015  09:15

  谢伟锋

  1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辆红褐色奔驰轿车在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离港平台突然失控撞向护栏。事发地点是一处车辆行驶通道,车撞护栏,本来应当只是一起普通的剐蹭事故,却因为护栏边聚集了大量看飞机的人群,而酿成了9死23伤的惨祸。(3月1日 新华网)

  深圳位列全国一线城市,其宝安国际机场起点也不低,它是世界百强机场之一、中国五大机场之一。从自身级别和服务属性来说,深圳机场的安全生产文化水平应是行业内的标杆。而机场对于概念中的安全理解,主动性会更多地集中在机场安检、空中保卫等方面。但深圳机场离港平台转弯处发生九人殒命的重大交通事故,却让人沉思于作为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航空港,深圳机场该如何把交通枢纽的安全应有之义做到最大。

  肇事的女司机是因为“后方车辆连续鸣笛,造成她高度紧张”,继而不慎失控撞向右侧护栏,贴着护栏撞上路边人群。从新闻现场的图片中看到,离港平台转弯处靠右边是大中型客车专用通道,然而该路段上当时聚集了大量观看飞机的行人。这是酿成惨祸的直接原因。

  机场高架车道变身“观景平台”,如果不是一场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少有人会把这两者画上等号。观看飞机起落而把生死置之度外,恐怕没有人能有这样的超脱。但在事发地,几乎每天都有人观看飞机起落。这里头,有的是因为新鲜,也有的是目送亲友乘机远行的情感寄托。但不管出发点如何,聚集在错误的地方,就是违反秩序的错误行为。

  群众大都不具备对安全隐患充分的认识,但深圳机场怎能旁落自己的安全疏离义务?据了解,深圳机场在提供交通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不在少数。仅2013年就有23套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分布在机场南路和T3航站楼离港平台附近。在最大程度的硬件视线范围内,看飞机的行人理应不落在死角。但事实是“高射炮打蚊子”的窘境,机场方面仅靠人工巡逻来驱离人群,但效果却收效甚微。

  “治未病”应该是处理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如果离港平台因为“视线好、地势高”成了观景的理由,那就应该先入为主地加建遮挡围栏和提醒标识,从而“一叶障目”掉行人的远望视线。这种投入未必会比一套电子警察高,却会很好地解除安全隐患的“病灶”。

  现在还处于春运期间。机场方面往往都有对离港旅客落客平台的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安全生产、红线意识都不会少强调。但百密一疏却最容易造成重大事故。对安全事故隐患要严抓“治未病”,而不是充当“事后诸葛亮”,方能保人民群众的一路平安。

编辑: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