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上半场”提质增效成绩单
经济日报7月17日北京讯 (记者 薛志伟) 7月16日,中国经济交出201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2770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8.9%……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之下,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
观察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除了GDP增速达到7.4%,其他一些指标更加引人关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有增有减的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得到提高。
稳增长,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调、微调,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定向调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从上半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尤其是从二季度和6月份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市场预期继续好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份达到51.0%,连续4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止跌企稳,1至6月份增速为17.3%,比1至5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工业回升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
长江三峡船闸货运通过量,被看作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度计。三峡船闸管理处处长徐祖亮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三峡船闸通过量达5569.46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1.35%,显示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活力有所增强,企业活动更加活跃。
一系列主要指标的回升向好,使得我国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
面对新形势下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我国的宏观调控在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指引下,既立足当前又利于长远,一系列政策措施相互关联,既稳增长也促改革,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稳中有进。
记者分析认为,结构调整的“进”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有“进”。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5361亿元,增长8.0%,占GDP的比重达到46.6%,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
二是需求结构有“进”。内需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内需对GDP的贡献是102.9%。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2.9%,负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三是地区结构有“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工业、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上半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中部地区增长8.8%、西部地区增长10.8%;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6.3%、中部地区增长19.2%、西部地区增长18.6%。
四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有“进”。一方面,总体居民收入增速相比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分别高出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五是节能减排有“进”。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直接体现就是煤炭价格的持续低迷和电煤消耗量的增长乏力。
据了解,美国消费品市场近一两年有一个明显变化:“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不再一统天下,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的产品明显增加。
很多人开始担忧“中国制造”轻工产品的明天,但在记者看来,这其实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反映。在经济趋稳的同时,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分化中孕育,在分化中成长,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产业的增长步伐则明显放慢。
在产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普遍高于传统工业增速。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在消费领域,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势头良好,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1375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4倍。在投资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
同时,企业转型升级的动作更加积极,凡是具有创新能力且勇于创新的企业增长势头不减。而在市场的倒逼下,传统的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很多企业都在主动调结构、转方式来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行业总规模保持了一定增长,但增速比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平均增速大幅回落。
各领域进行的转型升级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积蓄新的能量,我国产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正在孕育着重大的突破。
总的来看,在市场的作用下、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当前的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传统产业调整的阵痛期还将持续,国民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我国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动摇,继续巩固经济趋稳向好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