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汛期,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我国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应对、救助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确保领导批示精神落地落准落实,省民政厅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放在减灾工作,有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到位
省委谢伏瞻书记、王炯副书记先后就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兼顾,完善预案,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要加强预警预报,值班值守,确保资金和物资保障。要提前排查隐患,提前消除隐患,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灾情,避免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失”。5月3日,全省召开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5月10日,省减灾委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扎实作好2017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省减灾委转发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减电〔2017〕2号、国减电〔2017〕4号文件,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豫民明电〔2017〕56号),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批示指示和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副省长王铁的批示转发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减灾委、民政局和省减灾委成员单位,要求各地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好应急准备、加强灾情报送、有序开展应急救灾、安排好受灾群众避险转移和临时安置,确保各项防灾减灾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二、未雨绸缪,应急准备到位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的精神,会同财政厅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制定河南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指导标准的请示》(豫民文〔2017〕176号)。印发了《河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成立厅防汛救灾工作指挥部的通知》(豫民办文〔2017〕20号)。省民政厅成立了鲍常勇厅长任指挥长、厅领导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划分5个责任区,明确了人员、任务、责任。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深入省减灾救灾中心调研,察看救灾物资储备和存放情况,详细了解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管理使用和储备库建设情况。印发了《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报送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物资储备及人员情况的通知》(豫民文〔2017〕129号),准确掌握全省各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底数。对1300多名市、县、乡灾害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印发了《河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乡镇网络报灾工作的通知》(豫民办文〔2017〕19号),在全省全面开展乡镇网络报灾,做到应急准备到位。
三、迅速响应,灾情应对到位
今年以来,我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洪涝、风雹灾害,局部地区灾情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困难。截至2017年7月27日,全省受灾人口283.2万人,因灾死亡13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6.2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89.86千公顷;倒塌房屋3155。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8.1亿元。灾害发生后,省民政厅及时向民政部、省委、省政府报送洪涝、风雹、病虫害等灾情信息150余条,编发灾情快报17期,省减灾委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IV级响应1次。各地认真落实各项救灾规定,落实救助措施,有效保障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按照民政部安排,向吉林省灾区调运7000张折叠床,支援吉林省抗击洪涝灾害。
四、着眼长远,政策创制到位
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7〕60号)。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了《河南省民政厅救灾应急工作规程》(豫民办文〔2017〕13号)。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5号)精神,起草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代拟稿),近期将提交省委、省政府审议。起草了《 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 》,拟于年内印发。同时,为完善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修订了我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规范、省减灾委办公室灾情会商办法、自然灾害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等制度,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
五、统筹兼顾,任务落实到位
一是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5月12日,省减灾委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东路社区,举办了“水陆空”立体化、全方位的防灾减灾综合宣传演练活动,全省各市、县(市)减灾委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二是完成了2016年至2017年度冬春救助工作。下拨中央冬春救助资金1.4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67万人次。三是圆满完成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及时下拨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128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000万元、省财政资金3857万元),截至6月底,全省因灾倒损住房9778户恢复重建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抗灾救灾的关键时期,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健全抗灾救灾应急机制,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