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电子政务的沂水实践
中国经济网沂水6月14日讯(记者 李焱)“互联网+,应该加党务政务,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太多。”在6月13日于山东沂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推进县域执政能力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观点。
近几年来,山东省沂水县在加强县域执政能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1月,沂水启动了全县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百万群众工作,开展“寻源之行”,寻找发展的动力。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在2013年和2014年临沂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沂水县干部作风一项连续四次获得全市第一名,其中2014年下半年高出全市平均分9.7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沂水社会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8.2%,群众上访总量同比下降23.6%。
沂水县的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注重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督查手段,破解工作落实层面的难题。围绕工作效果“可抽查”的要求,沂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把所有干部和群众编号,编入联系群众工作管理系统,干部和30户群众的信息一一对应,干部责任、网格责任一目了然,据此对每个干部进行随机抽查,核实干部的联系情况和解决群众诉求需求情况,并由群众评价是否满意,让“南郭先生”无处遁形。目前,沂水已举行13次大规模的电视直播集中抽查活动,每月分行业、分区域进行专项抽查,平时不间断进行日常抽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督查模式。在此基础上,沂水县还探索建立联系群众部门专业平台,由各个部门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突出重点工作、关键环节、责任落实和群众监督,建立起各自的“可抽查”工作系统。各项工作通过抽取群众,由群众评判是否满意,打出分数。
对此,“第三届中国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推进县域执政能力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的多位嘉宾都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阐释。光明日报社原秘书长徐华西表示,沂水县用“互联网+”的思维把干部考核和培训工作做实了,这是一种创新思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认为,把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执政效力,沂水的这一探索意义重大。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王平生则表示,运用大数据来管理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是沂水的一个特色,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在县域执政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新的模式值得总结。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名誉会长张虎生认为,互联网既能传播信息,也能解决政务,沂水已经做出了实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党的的执政能力、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只有将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最先进的执政理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效应。
对于沂水在执政能力建设上的探索,艾丰认为一大突破就是重视现代科学技术。他指出,现代制度建设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下,科技手段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制度能否实行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互联网有一条虚实结合定律,实体的东西并没有被消灭,只是实和虚结合的形态改变了。如果我们建立的网络不仅能够解决困难,还能够让人民参政议政,同时可以促进其他工作网络的运行,给其它工作网络提供资源和决策依据,那电子政务就发展起来了。艾丰在发言中特别指出,电子政务不是排斥其它途径,而是把原来做的工作加以改造,这正是沂水实践值得推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