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贵州”领跑大数据产业
运用互联网收集全球免费数据资源,对全样本、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可为全球水电站、水库提供高精度、全面、实时、运作成本低甚至免费的来水预报和优化调度服务的“东方祥云”项目,日前在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总决赛上独占鳌头,摘得一等奖——云端大奖。
除了东方祥云,另有货车帮、清洁未来信息之路、淘数等25个项目分获大赛二至六等奖。这些项目涵盖建筑、旅游、金融、健康、公共服务等多个大数据应用领域,均在贵州落地发展,将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甚至颠覆传统产业,创造新的“风口”。如:清洁未来信息之路作为一个对海量信息全生命周期(从发送、传播到消亡)智能管控的大数据平台,其技术能够支持信息生产者直接管理发出后的信息,并实现对目标内容的识别及技术删除或恢复。目前,该项目成果已被工信部“云电视产业链建设”项目采用。其落户贵州将直接带动当地每年100万台智能终端的消费,产生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大数据是国际竞争的前沿地带。早在去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就在“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要求下,将大数据产业定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战略,旨在以大数据商业模式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新动力。
一年多来,贵州省将数据开放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在阿里巴巴、中软等企业的支持下,去年10月15日正式运营了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该平台集聚贵州省电子政务云、工业云、智慧旅游云、智能交通云、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环保云等“七朵云”,率先将政府数据迁上云端,实现部门之间、云长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营造创新环境和释放商业机会,惠及百姓生活。目前,各数据单位开始尝试定向向有数据需求的企业开放数据。
贵州省还先后启动了以701、702、703为代表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701项目”即国内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三年内将实现无线WiFi全城覆盖。“702项目”即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项目,于去年12月启动,待正式运营后,将实时公开交易所的大数据交易额、交易单数、交易趋势等。“703项目”即大数据与金融投资市场项目,于今年3月启动,主要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和政府强制公开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创业企业寻找创新商业模式,引入PE、VC、天使投资等资源,对接大数据种子企业。
数据表明,一年多来贵州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该省大数据信息企业多达1700多家,去年该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7.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49%,通信和广电网络增长43.3%。该省去年电子商务业务量达160亿元,信息类产品销售额达130亿元,以增值服务、配套端产品制造为主体的大数据产业收入达165亿元。贵阳市作为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去年4月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授予“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称号。
如今,对贵州发展大数据情有独钟的不止阿里巴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都已落户贵州,总投资达到120亿元,建成后拥有10万个机架,服务器超过200万台。京东电商产业园、华为西南物流园等重大项目也签约贵州。
未来三年,贵州省将通过“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产业路径,推动大数据产业实现数据到金融的价值转化。2015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争取一批国家级、行业级、国际知名、龙头企业数据中心集聚贵州。2016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服务中心,在拥有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培育集聚一批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服务的增值服务企业,形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优势产业集群和数据服务中心。2017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金融中心,开展数据交易和结算,形成数据商品化的市场机制。
贵阳推进“中国数谷”建设
本报讯 记者张惠报道:4月17日,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块数据——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一书,在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上首发。该书对于块数据之于未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分析,对于云计算领域的预判和布局,极具前瞻性。今年2月12日工信部批准贵阳、贵安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标志着“中国数谷”在贵阳正式落户。
从IT时代迈向DT时代,硅谷是IT时代高科技技术创新的开创者,数谷是DT时代大数据发展的领跑者。块数据理论成为驱动中国数谷崛起的真正推手,贵阳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风口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正在崛起的“中国数谷”贵阳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即中国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中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中国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中国首个政府数据开放示范城市和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