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面加大 有色业脱困需培育新动力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日前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上表示,2015年,随着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行业发展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将随时出现。面对的压力在增加,把握机遇的难度也在增加。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较慢。从国内来看,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特征将更加明显。从行业发展来看,面临着突出的“双挤压、三约束”局面。
A 运行数据
产量有升有降 企业亏损进一步加剧
2015年一季度,10种有色金属产量1216.58万吨,同比增长7.71%。其中,5个金属品种同比增长,精炼铜184.72万吨,同比增长14.26%,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7.27个百分点;原铝751.06万吨,同比增长7.46%;锌146.06万吨,同比增长14.61%;镍8.19万吨,同比增长27.07%;汞577吨,同比增长19.89%。5个金属品种同比下降,铅98.79万吨,同比下降6.58%;锡3.93万吨,同比下降2.86%;锑4.63万吨,同比下降16.92%;镁18.34万吨,同比下降0.207%;海绵钛1.23万吨,同比下降40.91%。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6种精矿含量182.86万吨,同比下降8.47%。其中,铜金属含量同比下降2.89%;铅金属含量同比下降16.28%;锌金属含量同比下降8.07%;镍金属含量同比下降1.25%;锡金属含量同比下降12.33%;锑金属含量同比下降9.15%。
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
2015年1~3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下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回落1.89%,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3.40个百分点。1~3月,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为1.16%。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79%,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85%,所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0.42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27.81亿元,比去年同期回落6.45%,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9.69%,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
进口额下降幅度大
进出口方面,2015年1~2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91.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5.99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其中,进口额为126.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0.57亿美元,同比下降28.52%;出口额为65.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42亿美元,同比下降19.18%。如果扣除金首饰及零件的出口额49.96亿美元,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额为49.9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9%。
今年1~2月,进口未锻轧铜51.65万吨,同比下降24.57%;出口未锻轧铜4.02万吨,同比下降3.35%。进口未锻轧铝2.02万吨,同比下降84.2%;出口未锻轧铝8.48万吨,同比增长11.84%;进口未锻轧铅4620吨,同比下降40.59%;出口未锻轧铅5425吨,同比增长8.06%;进口未锻轧锌5.76万吨,同比下降60.21%;出口未锻轧锌2.67万吨,同比增长24.64倍。
企业亏损面进一步增大
2015年1~2月,8727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4.6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利润总额164.7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主营活动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17.9%。其中,1557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独立矿山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4亿元,同比下降1.8%;实现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27.1%,占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的16.6%。2041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含联合企业中的矿山)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0.8亿元,同比下降5.1%;实现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6.6%。5129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6.5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124.8亿元,同比增长15.9%。
今年1~2月,8727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237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9家,亏损面为27.2%,亏损面增加了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8亿元,同比增长5.4%。
B 运行特征一
下行压力较大 经营效益难有明显改观
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行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15年3月,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43.1,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回落了6.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13.1%。
从当前宏观形势分析,预计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市场价格总体上低位徘徊,企业经营效益难有明显改观。
生产总体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积极应对生产经营困难。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10种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氧化铝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主要有色金属矿山产品产量同比继续下降,且降幅有所加大,铜、铝深加工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10种有色金属产量1216.58万吨,同比增长7.71%。规模以上企业6种精矿含量182.86万吨,同比下降8.47%,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5.36个百分点。
氧化铝产量1397.42万吨,同比增长15.32%,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6.82个百分点。铝材产量完成了1136.64万吨,同比增长15.99%,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14个百分点。铜材产量完成了380.71万吨,同比增长2.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1.2个百分点。
价格弱势震荡
在价格方面,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范顺科日前在安泰科2015年有色金属市场报告会上指出,当前,有色金属市场很难有突破性变化,但是走势分化仍将是2015年有色金属市场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仍处弱势震荡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LME当月期铜均价同比下滑15.53%;沪铅主力合约均价同比下滑9.7%;而镍价更是在4月走出了12205美元的近年来新低的位置。
有分析认为,价格低迷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我们处于新周期的酝酿期,新周期启动需要新的增长点,新技术、新材料、企业制度改革和国际化将成为推动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这些新动力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过程。
C 运行特征二
投资小幅回落 增减分化明显
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项目投资出现小幅回落。2015年1~3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下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回落1.89%,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3.40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来看,私人控股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比重下降;国有控股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上升,比重扩大。今年1~3月,有色金属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42.8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42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27.81亿元,比去年同期回落6.45%。
分生产环节来看,矿山、冶炼和压延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据统计,今年1~3月,有色金属矿山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6%;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94%;有色金属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1.69%,增幅扩大30.74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增减分化明显。河南成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大省。据统计,今年1~3月,排前十位省区中,河南有色金属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119.95亿元,同比上升7.07%,占全国有色行业总投资比重为13.32%。
中部地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东、西部地区同比下降。今年1~3月,东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7.28%;中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84%;西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3.3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筹资金仍是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2015年1~3月,自筹资金为995.8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43%,占资金来源的90.23%。
D 运行特征三
成本刚性上升 国有企业继续增亏
在效益方面,今年1~2月,有色金属在供应充裕、需求疲软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下,有色金属价格下行,成本刚性上升,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企业间盈利水平明显分化。
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私营企业实现利润增幅达11%。今年1~2月,609家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2.2亿元,同比下降14.8%,盈亏相抵后亏损32.2亿元,同比增亏13.6亿元;6945家规模以上私人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14.3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168.1亿元,同比增长11%。
分生产环节来看,矿山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均明显回落;铜、铅锌冶炼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下降,铝冶炼企业减亏;加工企业实现利润增幅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增幅。2015年1~2月,1557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独立矿山企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均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铜、铅锌冶炼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下降68.3%和50.7%,但铝冶炼企业减亏22.1亿元。加工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9%,比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10.8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实现利润由降转升,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持续下降,小型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增长。今年1~2月,301家大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3%;1178家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8.1%;7248家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5%。
E 面临形势
面临双挤压三约束 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导致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增幅继续回落,价格走势依然疲软,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进出口贸易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行业长期积累的内部问题,也有进入“新常态”以后宏观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总体可以归纳为:“双挤压、三约束”。
“双挤压”,就是产业面临“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直接结果就是企业效益下滑、资金紧张。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自2012年以来一直低位震荡,今年一季度又进一步下滑,继铝价回到20多年前之后,铜、铅、镍、锡价格也都大幅下降。而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财务成本等则刚性上升。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已达到93元左右,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7.5元左右。“双挤压”导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难度加大,经营风险上升。
“三约束”,就是产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技术水平、生态环境”的三重约束。一是产能过剩约束。目前,全国电解铝运行产能约3200万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有部分新建产能在投产。铜、铅锌冶炼,铜、铝普通加工,部分稀有稀土冶炼分离也存在过剩。例如,我国铝热、冷连轧生产线数量占世界50%以上,5000吨以上大型铝挤压机数量占世界60%,但开工率不足60%,财务费用沉重。二是技术水平约束。虽然技术进步不断有新突破,但总体技术水平还处在被动发展阶段和追赶期,特别是在“细、纯、混、型”等方面差距很大。我国航空航天用的高性能铝、钛合金材料,一半以上仍依赖进口。数控机床用硬质合金刀具90%靠进口。三是生态环境约束。有色金属行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对生态环境影响突出,尤其是不少地区重金属污染历史欠账多、社会关注度高,国家已经将有色金属列为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行业。
F 应对措施
推动产业升级 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武壮指出,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就可以使产业摆脱暂时困难,构建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一,加快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变。我国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规模较大,有色金属冶炼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接近或达到上限。这种背景下,应该把发展重点转向存量优化方面。通过扩大有色金属应用,延伸产业链,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端发展。
第二,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属于传统产业范畴,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很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有色金属工业要抓住资源环保不放松,持续推动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形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第三,促进行业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要抓住技术创新不停步,围绕价值链,构建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资源链,形成若干与其他重化工业协同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重点是从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出发,以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目标,推进相关产业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技术先进的绿色产业集群。
第四,把握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产能国际转移,实现“走出去”发展。特别是要抓好自律协作增合力,一方面,加快境外资源基地建设,推动有色金属冶炼产能的国际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优势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及先进技术研发的全球布局,实现产业的全面互联互通。
第五,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争取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G 政策建议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赵武壮对当前促进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三大意见。
一是营造有利于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多年来,有色金属行业被视为“两高一资”行业,不管是矿山还是冶炼加工企业,在项目、关税、投资、信贷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实际上,随着技术进步,我们行业一些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排放的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电解铝吨铝氟排放量已经低于0.6千克,吨铝综合电耗降到13600千瓦时以下,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00千瓦时左右,总体已经迈入绿色发展轨道。当前整个行业戴着“两高一资”的帽子,客观上在融资、信贷方面不能享受公平待遇,被银行列为限制类,一些技术先进的骨干企业融资都难,中小企业就更困难。笼统把有色金属整个行业视为“两高一资”,客观上造成了对优秀企业的歧视,反而不利于激励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不要简单地把有色金属行业等同于“两高一资”,应按照能耗、环保、技术等指标,区别情况对待。
二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恢复境外资源风险勘探基金。这一基金自2004年起实施,仅2010~2012年三年就投入60亿元,我国所有境外建设的大型矿山都获得了支持,对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审计的原因,基金2013年开始暂停。建议尽快恢复,用好这项基金。二是对我国企业海外自产原料进口缓征增值税。建设境外资源基地,有效利用海外资源,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粗铜每年约10万吨,未来两三年将增加到50万吨。这些粗铜进口时,要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希望在进口环节缓征增值税,实现销售之后再补征,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支持企业平稳破产重组。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能不能淘汰,是因为就业、债务压力较大,不得不赔本赚吆喝,明知亏本还要硬着头皮开工。建议设立产能重组基金,对破产企业的工人加强社会保障,开展培训,减轻企业压力,促进破产重组平稳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