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人间,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帅他的精神感召着别人
□记者高志强实习生牛静芳
核心提示丨风华正茂时,他埋下头,甘心做流浪乞讨者的依靠;疾病缠身时,他挺起胸,把有限的生命全部留给工作;病魔肆虐时,他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与病痛做殊死的搏斗。9月1日安阳市救助站站长,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37岁的许帅在安阳市中医院走了。(本报曾连续报道其事迹)
有一种永恒叫烟花,虽留在世间的时间很短,但绚丽多姿!有一种怀念叫传承,虽不能天天陪在一起,但精神却永相随。在许帅走后的40多天里,人们以各种方式怀念许帅。
怀念丨“40多天里,比37年想得还多”
“在这40多天里,我才知道什么是痛不欲生!”10月12日,记者再次见到许帅的父亲许宏刚,62岁的许父显得有些憔悴和沧桑,握着记者的手,许父显得有些恍惚。
在许帅走后的日子,记者和许父多次电话或微信联系。许父说,许帅走后他没有停止过思念,痛苦与日俱增。这40多天想许帅的事情甚至比37年想许帅的都多。儿子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像电影一样在眼前回放。
“儿子小时,我们都在工作。许帅走了我们才知道聚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许父说,儿子走后,他在整理儿子遗物时几乎找不到和儿子的合影。在仅有的几张合影照片里,父子偎依在一起的画面很温馨。
许父告诉记者,孙子今年8岁,很懂事儿,前几天在爸爸的遗像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后说,他以后也要向爸爸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影响丨他帮助过的人,还记着他
10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安阳市救助站,“温情救助,大爱无疆”八个大字还静静地在大门口。走进救助站,一切井然。
许帅在世时救助的安小七(小名小七)2015年3月28日进入站内,患有脑瘫、癫痫、智障,入站时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可以独立行走跑步,可自主进食及大小便,能听懂简单的词语。
看着其可喜变化,人们发自内心地高兴。许帅生前同事兼好友吴青山告诉记者,像小七的这种情况还有很多,这都是得益于救助站搞的医疗救助安置区,这也是许站长生前大力倡导的。
许帅走后,把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出来。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了许帅的眼角膜受捐者——男孩的父亲朱先生。“许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很让人敬佩,真的非常感谢他。”
传承丨他的精神在救助站里传递
许帅生前大胆创新,与专业医疗机构安阳按摩医院合作,在救助站里设置医疗安置区,施行“医养结合”,把长期滞留人员接到站里,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与公安部门对接,为受助人员采集DNA血样,并推送至全国救助寻亲网,血样采集率和寻亲率达到100%。系全省首家开创此模式的救助站。
“许站长是我们身边耳濡目染的典范,在许站长的精神感召下,五个月来,全站一直在救助的道路上‘奔跑’。”救助站副站长杨瑞红告诉记者,该站充分贯彻“温情救助、大爱无疆”的救助理念,陆续开展了许多活动,有效拓宽救助渠道,全面提高救助水平。截至9月底,该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53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