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书画话人生:书画家杨清泉和他的我写我心
85岁的书画家杨清泉在研读
中新河南网4月9日电 (记者 李朝栋)书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象征。一个人,不仅能书擅画,又能作诗赋词,并能把诗情画意有机融合,进而创作出作品来,那一定是有思想、有品味、有内涵,耐看受读富有联想的好作品,更是对传统书画文化的丰富和传承。在河南郑州就有这么一位独特的书画名家,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他叫杨清泉。
国学似兰馨清泉润童年
其实,杨清泉是他成名后的笔名,他的原名叫杨新全。他的老家在四川南充嘉陵江畔,1931年杨新泉就出生在这绿树遮山,竹林掩屋,溪水淙淙,四季花香的地方。
精神矍铄的杨清泉老人向记者回忆说,那时候,每当早春时节,房前屋后的桃花、梨花、杏花,满上遍野的油桐花,加上田边路旁的野草山花,数不清、看不完。夏天到了则是五颜六色的庄稼花。
“我和孩子们最喜欢胡须样的玉米挂红花,和伞盖大叶的白莲花,满沟清香的稻花等等。秋天高高树上的桂花、满山遍野飘飘荡荡的茅草花,大片大片的黄菊花,还有那醉酒似的红叶、像山涧中点燃的火花。冬天花少了,但山上沟下的绿树,还是生意盎然。快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折几枝腊梅,敬祖先,贡菩萨。”说起老家的一草一木,杨清泉老人仿佛身临其境。
“那里一年四季都有好玩的,我们最喜欢夏天。玩的地方多,玩的痛快,可以光着身子在溪水中打堰、堵水、嬉戏。可以在收过稻谷的水田里滚泥,还能爬树抓小鸟,掏鸟窝,扑蝴蝶,捉蜻蜓。长大些常随大人上尖山子石头寨去放牛、割草。晚上与同伴们捉萤火虫,学古人萤火照明引路,之后听老人讲三国,说西游……。”喜形于色中老人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说,那时候他虽已读了两年小学,父亲说读书要“打底子”,又送他去读两年私塾。开始读的是《孟子》,后读《大学》、《中庸》、《论语》,兼学《诗经》、唐诗、宋词等,选学《古文观止》诸贤名篇。先生上课,讲得最多的是“学而时习之”,“苦其心志",“礼义廉耻"等等。作文和书法也是必修课,那时学生都是用毛笔写字,抄课文、做作文,记笔记等用毛边纸写小字,临帖写大字,每天两篇,先生圈点批阅,每半月还要进行作文和写字讲评,就这样慢慢地他喜爱上了书法和国文。
“也许是受民族文化与传承的民风民习影响,那时山乡人家都很忠厚朴实,真善无欺,宽人严己,遇问题先讲自己的错,公道解决争端。尊老爱幼,积德行善。敬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鄙视势利小人。良好的风气,促使学生们自觉好学上进,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这些影响了我的一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