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共同体”外交理念:中国思路促国际合作
从“命运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回顾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的外交思路,致力于树立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共同体”意识,可谓其外交理念中的一大亮点。
在专家分析,当国际上还有用“零和”思维甚至冷战眼光看待国际关系时,“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无疑给国际合作和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提出全新视角,这体现着中国外交的创新、灵活、包容与务实。
立足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助推地缘合作
自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习近平针对中国外交的系列讲话中,“命运共同体”可谓其高频核心词汇之一,特别是针对周边国家,打造中国与周边的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战略。
2013年3月,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外访定在俄罗斯,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就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首访归来不久,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台下诸多周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再度提出“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坚持同舟共济”“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半年之后,习近平在出访东南亚期间,又提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强调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
在紧随其后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更是用“命运共同体”定位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此后,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在亚信峰会上,习近平都强调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谈及中国的内外安全时,习近平还提出“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版图上,邻居是不可选择的,邻里之间在发展和安全方面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这也是命运共同体概念要着重在周边树立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在周边强调命运共同体意识,主要是依托地缘关系加强务实合作。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也表示,“尤其表现在安全领域,一些区域外大国正在中国周边树立割裂区域安全的篱笆,试图打破中国与周边国家互生共存的状态,所以在周边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
在专家分析,一年多来,包括外交上与周边国家频繁互动,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中国与周边正在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共同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着眼亚非拉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命运相连
其实,不仅在周边地区,习近平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内涵。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遍访亚非拉多国,他同样用“命运共同体”来阐释新时期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去年3月,履新不久的习近平即踏上非洲大陆访问,他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概念。他还以“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高度凝练地剖析了中非作为命运共同体在彼此外交关系中的战略地位。此后一年半,他在会晤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时,多次提及中非是命运共同体。
2014年6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讲话中提出,“中阿双方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不仅局限于中非、中阿关系。担任国家元首后,习近平连续两年访问拉美地区。2014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会晤时说,中巴“两国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
当天,在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发表题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提出中国与拉美要努力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李海东分析,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主要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要争取自身的发展空间,争取公平正义的国际体系新秩序,就要团结合作、相互支撑。”
王义桅表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有必要带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以前我们同发展中国家讲互利共赢,但是,这被一些人曲解认为我们只是为了‘利’。”王义桅说,习近平对于正确义利观的倡导,提出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都是在阐释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命运相连的外交理念。
加强与发达经济体合作 打造“利益共同体”
观察习近平外交思路中的“共同体”理念,除了在周边和发展中国家提到“命运共同体”,值得关注的是,他在今年3月出访欧洲期间,还多次提到了“利益共同体”概念。
今年3月27日,习近平在法国访问期间,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中法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他指出,“中方愿意同法方一道,牢固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深化经济合作。”
随后,习近平访问德国,他在会见德国总统高克时提出“打造中德利益共同体”。
3月29日,在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前夕,习近平在比利时《晚报》发表题为《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中欧是发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体。”
这篇文章还提出,“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对周边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提出命运共同体,同发达国家提出利益共同体,这是在外交合作中的务实态度。”王义桅说,随着中国崛起,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国被西方大国视为竞争关系,“中国威胁论”不时泛起,提出“利益共同体”概念,旨在挖掘与西方大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潜力。
李海东也分析,对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打造利益共同体,主要侧重于经贸合作方面,“在中西方价值体系差异较大的背景下,经贸领域的利益共同体的提出更为务实,也更能为西方国家理解接受。”
“虽然我们对外提出‘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但是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对象,‘共同体’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既积极团结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紧密关系,又不断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以求共同发展。”
专家表示,当国际上还有用“零和”思维甚至冷战眼光看待国际关系时,“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无疑给国际合作和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提出全新的视角,这体现着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更为创新、灵活、包容、务实。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