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的十大坑,你中招了吗?
九蒸九晒,是一种古老的中药炮制技艺,常规的九蒸九晒品种有:黑芝麻、黄精、地黄、黑豆、大黄、姜、何首乌……经过炮制的中药材,药效得以加强可以充分发挥功效。
随着九蒸九晒产品的火爆,市面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也越来越多。2019年6月,记者来到华夏药都——禹州市,在禹州市九蒸九晒炮制技艺非遗传承基地——归园田居,采访了两位国宝级中药炮制专家:
汪林昌,91岁,1985年第一批国家级老药工,十几岁便开始进入药行当学徒,毕生精力从事中药炮制;
师金安,82岁,2007年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九蒸九晒是禹州最具代表性的炮制技艺。
两位老人为我们道出了这个行业的种种黑幕:
第1坑:工艺缩水,偷工减料。九蒸九晒,最最核心的工艺,是“蒸”,按传统工艺,每次必须蒸足两个时辰(即4个小时)以上,九次做下来,起码蒸36小时,九蒸九晒出来的黑芝麻外皮乌黑油亮、内里通体呈均匀的深褐色(板栗色),做一次十几天却只能做三四百斤而已。所以那些月销过万的都得好好分辨真伪了。即使用现代化的机器做,起码也得蒸足时间、遍数吧?“聪明”的企业连机器蒸、晒都省掉了,直接用烤箱烘焙熟,两个小时就可以出成品,这样的“九蒸九晒”,成本是非常低廉了,但是和九蒸九晒有毛线关系吗?
第2坑:肆意添加,降低成本。纵观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九蒸九晒黑芝麻丸产品,添加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黑米、枸杞、麦芽糖、淀粉、各种甜味剂、添加剂、防腐剂,甚至还有人往里面加入油脂,以冒充黑芝麻的油份。尤其是加黑豆的非常多,却几乎没人敢展示加的黑豆九蒸九晒的过程。记住,添加的非九蒸九晒产品越多,成本越低,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千万不要被误导了!
第3坑:本末倒置,误导顾客。九蒸九晒,最核心的工艺,首先是“蒸”,其次是“晒”,然后是“炼蜜”。很多商家不敢展示这些过程,因为他们的产品压根就不是这样遵循古法做出来的嘛,就自作聪明的在粉碎、搓丸这些环节大做文章,配图迷你捣蒜臼、迷你石磨忽悠人的比比皆是,展示纯手工搓丸的场景,更是广大造假者最喜欢的。问题是,这些环节的工艺对九蒸九晒产品的效果无任何改变和提升,强调这些就是本末倒置了。
第4坑:虚假宣传、冒充古法。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九蒸九晒产品都是现代化的SC工厂生产的,机械化作业速度快、产量高,但是大部分不敢承认自己是机器制作,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伪装成在农村或者山区古法制作的,识破这些很简单,95%以上的SC企业是不可能烧木柴蒸、露天晾晒的,道理很简单,不可能符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生产环境要求,去药监局官网查一下他的SC证书所在地就知道了。所以遇见声称自己是在农家院或者山区烧木柴蒸、露天晾晒的SC企业生产的“九蒸九晒”,请远离。
第5坑:代工泛滥、来源复杂。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九蒸九晒产品都是代工产品,而且大都是现代化的SC工厂代工,低价低质的产品是无良卖家最喜欢的,利润大嘛!不能说代工产品就一定不好,需要慧眼识别、判定来源是否可靠。电视台之前曾经曝光过无证黑作坊为几个所谓的“大品牌”代工烘焙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的恶劣事件,就是在敲响了警钟。
第6坑:价格低廉、品质低劣。同样的产品,价格相差十倍,很正常,因为低价的产品要走量盈利,控制成本是头等大事,如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真正九蒸货,不可能有白色芝麻颗粒;如九蒸九晒槐豆角,真正九蒸货,颗颗黑亮,几乎没有棕色;问题是有几个顾客懂得这些鉴别的知识呢?这就为大量的造假者提供了机会,甚至有人在科普为什么九蒸九晒黑芝麻仁是白色的,这不是在闹笑话吗?
第7坑:做贼心虚、不敢见光。所有造假者,都有无法回避的硬伤,宣传的是古法,事实并不是在这样的环境生产,要么盗图、盗视频,要么找个地方摆拍、作秀专用,但是他们是绝对不敢让人去上门参观的,容易见光死。
第8坑:套路满满、防不胜防。有两家卖九蒸九晒芝麻丸,一家卖69,一家卖299,谁的贵?顾客第一反应,哇,便宜这么多,但是仔细看看,第一家只有100克,第二家600克,反而是第一家的更贵……类似这样的套路很多,令人防不胜防。
第9坑:不卖原料、自己打脸。既然是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的卖家,九蒸九晒好的芝麻粒是做丸子的必备原料,为什么不敢售卖“自己”做的原料呢?因为丸子容易造假呗,芝麻粒造假的难度大,而且和丸子成品一对比口感,有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一下子就吃出来了,太容易穿帮了!
第10坑:满口谎言、牵强附会。有很多卖家是没有底线的,像刚才说的声称九蒸九晒过的黑芝麻仁是白色的的卖家只是小儿科,各种奇葩说法:有人说自己加1%的蜂蜜99%的芝麻粉就能搓成丸子;有人说自己的蜂蜜是熟的不用炼制比炼制的还要牛;有人拼命营造各种仪式感神秘感;有人声称加了麦芽糖是为了做素食;有人声称不用竹笼是因为超过3层就蒸不透;有人声称自己是慈禧乾隆御用……编造各种谎言,都是为了卖产品的话术而已。
临别之时,两位老人说了一句有哲理的话:真正的古法九蒸九晒必定是敢于开门迎客的,世间颇多,有缘自会遇上!一天的采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离开归园田居,惜别两位老人,但是他们的话语振聋发聩,一直在耳边回响,我们谨以此文向两位老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