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无形之手有形之手作用(聚焦木材储备 改善生态民生)
在中国红木家具第一城广西凭祥,一件黄花梨、紫檀家具动辄成百上千万元,有的甚至开出过亿的天文数字,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其实,红木演绎疯狂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疯狂背后有资本炒作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珍稀树种尤其是大径材的珍稀树种,在当下的中国几乎采无可采,千金难求。
木材是现代社会四大基础性材料之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带来了林业产业的极大繁荣,木地板、木家具、木门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里人们的第一选择。
然而,正如红木的疯狂一样,市场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什么资源稀缺、什么价格高涨,什么样的木材就面临着被砍伐一空的风险,而这,无疑更加剧了我国本就脆弱的木材安全形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木材消费总量由2002年的1.83亿立方米,猛增到2012年的4.95亿立方米,10年间增长了173%。我国原木、锯材进口量已经占到全球贸易量的1/3以上。2013年原木进口量4515.9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9.2%,增加了726 .63万立方米。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
国家林业局速丰办主任闫振还算了这样一笔账: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接近60%。统筹考虑建筑、装饰、家具等方面的需求,仅1亿农民进城就要增加2亿立方米木材。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14.2亿,按世界人均木材消耗水平的80%计算,木材需求将超过7亿立方米,木材缺口预计达到2亿立方米。
缺口将达2亿立方米——相信用岌岌可危来形容我国的木材安全形势并不为过。而国际上有这样一个通行的说法:如果某种材料的进口量占消费量的30%-50%,这种材料就处于国家安全警戒线下,国家就应该将这种物资列为战略资源,并进行必要的战略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