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之中看亮点⑤:民生改善昭示转型脚步

18.08.2014  09:12

  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省上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经济平稳运行、稳中趋好的同时,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民生“中考”成绩不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上半年,一份不俗的民生中考成绩单摆在了人们面前: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1.4%;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4.9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1.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5%,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达2736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1.46元,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51.72元,增长12.3%,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4.11元,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就业、收入、物价是最重要的几个民生指标。”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从以上数字可以明显看出,虽然经济增速在换挡,但百姓得到的民生实惠越来越多。

   民生改善彰显结构调整

  5月24日,由省人社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全省“建功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再提升”专项活动在郑州航空港区启动。全省共组织对接洽谈194场次,3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形势的稳定向好既得益于政府的积极作为,也与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特别是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密切相关。”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加快0.3个和0.4个百分点,而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更有助于居民增收。

  民生的阳光普惠众生。今年我省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例提高到70%左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同比增加185.89元。参保覆盖面也继续扩大,上半年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职工30.5万人,净增23万人。至6月底,全省开工保障性住房54.8万套,开工率85.37%;基本建成12.2万套,完成率45.29%,更多中低收入者将住有所居。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的背后,是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型调整。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2069.7亿元,增长15.0%,高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0.9个百分点;占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72.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与支出结构对应的是收入结构。“我省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也在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增幅接近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说。

   用改革织就民生保障安全网

  今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向改革要动力,是全省上下的共识,也是保障民生的动力源泉。

  5月29日,洛阳市工商局关林分局注册了我省首家经营地址为学生宿舍的公司——洛阳瑞洽网络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河南科技大学学生牛志疆也因此成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自3月1日推行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创业激情,尤其是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私营经济蓬勃发展。3月1日至6月30日,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9.3万户,同比增长25.5%。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达24.8万户,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数的84.5%;私营企业达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户数的93.8%,同比增长117.1%。

  与此同时,“营改增”试点有序推进。上半年我省累计为企业减税25亿元,这其中,八成是小微企业。

  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民生难题。在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方面,我省积极推动实现各类参保人员在地区之间、制度之间转移衔接,统筹推进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开,分期分批推进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加快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河南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民生改善,而改善民生既增加了百姓福祉,也为发展释放了潜力。”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评价道。(记者 郭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