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碧水向北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航拍
7月3日上午,渠首大坝开闸放水。 史长来摄
7月3日,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碧水长天,艳阳高照。高大雄伟的渠首枢纽闸伫立在大渠中间,站在渠首大桥北望,新砌的长渠蜿蜒伸向远方。
10点58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以南段充水试验正式开始,丹江碧水跃出库区,首次踏上北送的迢迢征程。
一代伟人的天才构想终于变成现实,千秋伟业迎来重要一刻。
作为连接水库与千里长渠的“水龙头”,渠首枢纽工程去年年底顺利完工,静静期待碧水北去。10万建设者在中原大地历经八年艰苦奋战,千里水脉也于去年年底胜利贯通。
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丹江口水库,库区不断“长大”,淅川县20多万移民背井离乡,西上青海,南下荆门。陶岔村民罗立亮的爷爷辈时,他家搬过一次,原来在老库区的家已淹没在碧水深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实施后,淅川县16.5万移民再次抛家舍业,泪别故园。
在迁徙与重生的日子里,淅川移民谱写了一曲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赞歌。今天,他们终于目睹了一泓清水北送的历史时刻。
“快去看,渠首开闸放水了。”罗立亮一边照看自家超市,一边对前来购物的村民说。世代居住在渠边的陶岔村民相互传送着这个喜人的消息。
“南水北调工程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等完全通水后,我相信陶岔百姓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罗立亮告诉记者,他家已经营两年的家庭宾馆,生意兴隆。陶岔村如今正在建设民俗风情旅游小镇,未来旅游业潜力巨大。
走进位于陶岔村的淅川县保水质迎通水前线指挥部,这里的繁忙与门外的宁静小村形成鲜明对比。
“为迎接通水,淅川县要在200天内完成211项工程建设任务。其中,与水质保护相关的任务是重中之重。”指挥部副主任温应奎说。
在丹江口水库岸边,记者遇到了护水队员张小伟,看着缓缓北上的丹江碧水,他一脸的骄傲。
为保护一库清水,今年42岁、自幼生活在丹江口水库岸边的张小伟,关掉了渔船上的饭店,当起了护水员。他告诉记者,以前餐饮船多,一些人把脏东西直接倒河里,污染水质。“假如咱自己吃水,谁要是把手在咱的水缸里沾沾,心里都不美,何况给污染了。”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日渐临近,淅川县对境内环丹江口库区可能存在污染的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并成立2000人的专业护水队伍,全方位、全天候呵护水质。
沿着丹江口水库一路行来,青山碧水相映成趣,风景如诗如画。
此刻,一泓清水正向北流淌。未来,更多丹江碧水将永续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