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土地银行”:让农民从土地中得实惠

31.03.2016  01:25
      初春的临颍县杜曲镇地面温度已达16摄氏度,在和煦的阳光下,杜街村旁的田地里,三十多名村民正在忙乎着。临近中午十二点,一组村民刘中臣骑着摩托车沿着田间的水泥路飞奔过来,车还没停稳,他便朝着地里吆喝:“收工了,收工了,回家吃完饭早点过来!”

        不难看出,老刘是在这块田里干活的村民“头儿”。对于记者的疑惑,老刘笑了:“说实话,眼前这556亩地以前是我承包村里的,今年都转包给和众大美农业科技产业园了。现在就是给科技园干个跑腿的活儿,招呼老少爷们儿到地里干活挣个零花钱。”

        从种粮大户到“包工头”,角色转变的背后,老刘也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过去流转的地多租金也多,哪年种地出个闪失,老少爷们儿的钱给不上,心里总是有亏欠。”从今年开始,老刘把大部分地转包出去。

        让老刘心里更踏实的是,县里成立土地银行后,他动员农户把556亩地都存入了土地银行,再由和众大美农业科技园从土地银行贷出这些地。老刘说,这一存一贷,手续不繁琐,但效果却是大不相同。“不论有啥天灾,不管地里收成好坏,老少爷们儿的租金是跑不了,有公家撑着呢!”

        土地变活钱

        “存”进来安心有保障

        老刘说的“土地银行”就设在县城新区,与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一条马路之隔,距离杜曲镇6公里左右。

        与其他商业银行气派的门面相比,悬挂着黑体字“临颍土地银行”的两层现代化楼房则显得低调有内涵。在一楼大厅中央,一个硕大的沙盘清晰地标注着全县已经存入和贷出耕地的具体位置。再往里面走,是一排受理业务的柜台,旁边的待客区以及安保措施,与其他银行并无二致。

        但不同的是,在柜台的右侧,专门设置“临颍土地银行农产品”兑换中心,货架上摆放着各种不同牌子的面粉、挂面等农副产品,以方便前来办理业务的农民兑换。

        在土地银行一侧的办公室里,总经理郭彦杰拿出一份装订成册、外皮为绿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入)合同书”,合同的甲方标注为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名字及住址,乙方则是河南汇农土地流转发展有限公司(临颍土地银行),合同内容包括流转方式、甲方流转土地详情、流转期限、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和时间等,其中的土地详情栏内还明确标注地块名称、面积、地类及方位。

        而外皮为灰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出)合同书”,内容基本上与流出合同相同,但甲方(出让方)为临颍土地银行,乙方是土地经营的主体。

        郭彦杰介绍说,因为土地银行是由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的土地流转平台,土地无论贷(流出)给大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租金(相当于利息)均由土地银行支付。“说白了,无论谁来种地,农民的收益均由土地银行来保障,绝无后顾之忧。”

        有土地银行在身后支撑,刘中臣方能甩开膀子带着村里村外的老少爷们儿在自个儿的地里务工赚钱。老刘算了一笔账,跟着和众大美农业科技产业园在田间干活,一年在地里差不多能干三个多月的活,壮劳力每天能赚一百块钱,妇女和老人也能赚五十多块钱,“加上存地的利息,每人差不多一年赚小万把块钱了!”

        虽然暂未拿到土地银行的存折,但杜曲镇湾陶村已多年不种地的4组村民陶广生,在了解土地银行后,毫不犹豫地与土地银行签订流入合同,将自家8亩多地存到土地银行。

        正是让农民“旱涝保收”,临颍土地银行自去年3月份成立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就存入耕地25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耕地成良田

        “贷”出去高产和希望

        在杜街村连片种植的地头,一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人一直在旁边指挥忙碌着。老刘说,他就是和众大美农业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吴伟杰。在走访中记者得知,吴伟杰还是北京和众君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农业投资部总经理。

        与其说是临颍县通过招商将他引过来投资现代农业,倒不如说他作为临颍人回报家乡。但作为投资就要讲收益的公司负责人,吴伟杰自然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不仅仅是因为临颍县十万亩方的高标准粮田,还有背后的土地银行作为支撑。

        “打个比方,我有100万元资金,按每亩地1000元来算,原来只能流转1000亩地,现通过临颍土地银行可以贷出来3000亩地,第一年就能节省200万,这又能办多少事?”吴伟杰说,另一方面,从土地银行贷出来的耕地硬件设施标准高。

        记者了解到,根据土地银行出台的政策,贷出的土地利息(租金)按年收取,贷地者首付30%的利息作为保证金,其余的70%可以在年终收获后支付,不仅如此,土地银行会集中县里涉农资金和项目,将存入土地按高标准粮田的要求,进行土地整治提升之后贷出,并且每年都会根据存入耕地的情况按时足额将利息发给农民。

        在湾陶村何氏庄园家庭农场负责人何德营看来,土地银行就是土地流转的小型经营模式,不仅有效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也完全避免了土地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的纠纷,既有效提升了耕地的质量,又为经营主体提供了资金等诸多便利。“去年土地银行成立之初,农业部门就曾过来征求过意见,弄清楚来龙去脉后,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从最初承包100多亩地种小麦,再到逐年增加到200亩、300亩,至目前流转的520亩耕地,8年多的规模种植经验,让何德营感慨颇多:“过去搞家庭农场,种500亩地是个临界点,‘少了搁不住,多了顾不住’,现在有土地银行,再种多点也不碍事。”

        土地银行成立后,何德营就动员153户农户把已流转给自己的456亩地存进去,然后再从土地银行将这些地贷出来,这样的好处不单单是农户的利息有了保障,何德营还能从土地银行贷出30多万元进一步维持家庭农场的运转。“剩余的农户因无人在家暂未存入土地银行,等外出或打工回来后,也都会签订合同的,大家伙儿对此都非常支持。”

        有了身后的土地银行支持,何德营种粮的底气也足了,撒开手在自家的几百亩连片地里精耕细作,“你看看,仔细看看,俺家的麦苗是不是要比周边的长得好?”

        农业能增效

        着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临颍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9万亩,总产62万吨。2015年,全县种植粮食总产66.16万吨,比上年增长4.16万吨,其中秋粮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尤为明显。

        “粮食产量增长包括很多因素,如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良种、技术、气候,等等,但不可否认,土地银行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曾任临颍县农业局局长、现任临颍土地银行董事长吕春旭说,随着土地银行各个环节的逐步完善,将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粮食生产上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也围绕“藏粮于地”作出系列部署。

        根据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650亿公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有效灌溉面积达81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60%以上耕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80%以上的农户;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率先培育成全国优质小麦生态功能区、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先导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那么问题来了,藏粮于哪些地方,为什么藏在这些地方,怎样才能藏好?专家指出,藏粮于地,须以地为根基,以技为支撑,以人为主体,要进一步明晰并确定农地“三权”权属。可以设想,一旦确认了农民的土地权属,农民对自家耕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会有多大。而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评定农地价格的现实需求将越来越大,如何从保障农民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出发来判断土地流转的费用、以地入股的价格、征地的补偿安置,以及构建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监控。

        “今年省里把‘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工作。土地银行着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土地作为联接全县农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的桥梁纽带和服务平台,是临颍县落实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临颍县委书记陈红阳表示,土地银行涉及农村综合改革的多个方面,县里已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扶持政策,紧密各方关系,保障各方利益,配合做好土地存贷、项目整合、资金保障、矛盾调处等工作,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土地、资金和各项服务资源有序流动、科学配置,加快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