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瘦身涉200万人:裁员消息满天飞 员工无心工作
11.04.2015 15:41
本文来源: 河南一百度
一场涉及200万在职和非在职人员的内部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在中石化整个集团推进。
“我们绝不会像外企一样直接裁员,而是对离岗人员妥善安置。”对于中石化正在实施的减员增效措施,4月9日,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强调。 在此之前,一则标注着2月27日下发的《中石化2015(85号)关于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网络上流传,这被中石化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证实为真,“如今中石化绝大部分职工都人心惶惶,感到人事市场化改革呼啸而来的恐惧和茫然。” “再不改就成恐龙了。”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认为,“中石化十年前改,现在会好得多,而现在改,十年后会好的多。”一切都为时不晚。 然而油价连续下跌已然对庞大的中石化“伤筋动骨”,有着多年来沉积下来的“国企病”等诸多顽疾,中石化这个庞然大物会因为这场改革变得更加轻盈吗? 经营压力 谁能想到,中石化去年总资产1.45万亿,世界500强排名第三位,净利润竟然远不及总资产6629亿的中海油,实际上早在2012年上半年,中海油净利润就首次超过了中石化。这不仅让傅成玉颇为心焦,也让国资委很不满,该部门今年年初启动了严控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标准,而中石化落榜A级标准。 傅成玉在中海油期间,曾推行“石油公司相对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渐分离”的扁平化管理路线,而中石化则走了一条与之相反的路子,多年来企业主副业分离不清、管理体制僵化、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等,如今已经有些“尾大不掉”。 傅成玉近期不止一次地在内部或外部坦言他的苦恼和思路,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傅成玉就透露,过去光靠投资拉动的粗放经营发展方式行不通了,由于盲目发展造成的产能过剩,调整起来十分困难。 去年油价“十一连跌”致使炼化效益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潭,无奈之下,中石化去年一年里关了90多套装置。不仅如此,至去年为止,连续18年产量保持在2700万吨/年的胜利油田,在今年年初开会时强调不再以产量为原则组织油田开发生产,而是按油价波动弹性安排产量,以效益安排生产经营,这个提法在中石化尚属首次。变化传递了一个信号,以效益论英雄将取代以产量为考核指标成为油田板块的新常态。 刘勇所在的单位是全国第二大油田、隶属中石化集团的胜利油田分公司旗下林林总总的辅业公司之一。由于去年至今油价断崖式下跌,单位效益不好,自春节上班后刘勇等所有正式职工的工资就降了四成之多。刘勇听说,油田里效益更差的兄弟单位已经开始每月仅发1000-1800元左右的生活费,其他福利待遇一概全免了。更惨的便是临时工,胜利油田几乎所有单位,仅签了一年、两年时间不等的合同的他们,面临的是到期均不再续签的冰冷现实。 吃过午饭,已年届50岁的刘勇穿过厂区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那只已坐了近30年的椅子上陷入沉思。自去年开始纷纷热议的降工资今年初终于变为了现实,两个多月以来他经常独自叹气发呆。 作为去年世界500强“探花”,去年中石化净利润仅为464.7亿元,远低于中海油的602亿元的净利润,这一成绩显然也不是国资委所乐见的,同时也刺激着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掌舵者傅成玉。 而对于胜利油田乃至整个中石化来说,寒冬刚刚开始。刘勇听说,胜利油田很多油井停产了,“因为生产的越多赔得越多。”而胜利油田今年第一季度亏损基本成为定局,中石化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将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傅成玉2月10日至11日在河南油田调研时称,预计今年中石化上游全面亏损,过去上游每年都是300-400亿元的利润,今年上游限亏16亿元。这无疑给了傅成玉动刀多年顽疾的改革决心。 新动作 既然中石化混改已成“骑虎之势”,显然包括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在内的内部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的大动作也必将于今年开始一一破题。下一步,油品销售板块的干部、员工要采用全员劳动合同制和竞聘制。对此,傅成玉曾在3月23日香港召开的业绩会上对投资者和媒体毫不讳言。 社会资本引入成功,资产重组和分拆上市也早已开始筹备布局,发令枪已响,然而,背着110万在职职工和100万离退休、协解人员的包袱,中石化却跑不动。 关于“动刀”内部管理运营体制,傅成玉的理想目标是“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职工能进能出”,即推进市场化,吕大鹏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是傅总的原话。 在上述那则意见下发后,中石化下属各公司内部气氛分外紧张,“裁员消息满天飞,很多人没心思工作了”,中石化胜利油田下属公司刘勇告诉经济观察报。这些职工担心的是,2001年至2004年那场造成32万人签署协议成为协解人员(俗称“买断工龄”的人)将重新在今天发生。 那则意见的全名是《中石化2015(85号)关于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里边有不少字眼格外引人关注,比如“养人不养企业”、“一些企业关停并转”、“分流安置”,还有一些分流安置的具体措施,比如内部竞争上岗、单位外部上岗、提前退休、内部退养、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停岗留薪等六种渠道妥善分流安置离岗人员。 吕大鹏对经济观察报强调,“我们不会像如今的外资油企那样直接将员工裁掉,而是会为其妥善安置”。不仅如此,傅成玉此前在资产重组、分拆上市的筹备布局中,也多次强调“不裁员”。 不过人员包袱已过于沉重,傅成玉于近期曾对媒体坦言,中石化在职员工有上百万人,在西方大概只用10万人就能完成正常生产,但我们不可能裁掉90万人。我们现在一年几万人地解决,要为这些职工找到出路。“行动开始了,”中石化集团旗下有些公司的人士纷纷对经济观察报称,“上级单位强调的是,这不是裁员而是分流”。 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方求证得知,胜利油田已经三四年不再招工了,即使是职工子弟也进不去,今年开始不仅降低了正式职工的工资,而且通过到期自动解除合同的形式裁撤临时工;另外,拥有一万名职工的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三年内要盘活(分流)5000人的人力资源;巴陵石化到2017年员工减少三分之一;茂名石化自2014年底开始减员分流深化改革,计划到2015年、2020年正式工分别减至8000人、6000人以内,劳务用工减至800人和200人以内为目标,制定了中长期用工规划,把减员指标分解到各单位和机关各部门;有消息称洛阳石化也将缩减一半人员,从4000多减到2000名员工;江汉油田也制定了子女劳务工仅发820元(三金缴完后)基本生活费等措施。 得到傅成玉和总部认可的,则是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分流富余人员的尝试模式,即一种新的承揽业务方式,南化公司扮演着劳务输出公司的角色,派出员工为更多民营企业生产。2014年3月南化公司开始尝试新模式,为其员工在同行企业寻找岗位,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将冗余员工安排到同行企业工作。员工的薪酬体系更加灵活,输出到南京地区其他企业的人员,由聘用企业支付薪酬,南化公司按对应的相近岗位等级补足基本待遇,并给予一定补贴。到其它城市工作的人员,薪资将高于本市本埠。但是由于很多员工担心不适应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截至目前,仅有11名员工和南化公司签订了输出协议,输出到南通雅本化学上班。 刘勇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多赢”的解决办法,虽然员工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但毕竟拥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比此前的直接强迫“买断”形式好很多。 另一方面,傅成玉2015年3月11日表示,中石化下属8家研究院已经开始改变,允许人员互相流动,允许项目自由选择,有想法的团队可以自己组建公司,实现收益后和中石化分成。 显然此次人员分流无法等同于2001年那次裁员,除了减员增效的一些措施外,还探索中石化、职工和社会“三方共赢”的模式。傅成玉曾对媒体坦言,未来中石化集团公司要转化成国家投资管理公司,从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那么就形成了经济实体部分都是市场化的,总部集团就是个控股公司。颇为吻合的是,有中石化内部人士称,未来五年,中石化正式职工将从110万人降至40万左右,其余都是外包身份。言外之意,中石化另外一种身份是富余人员的劳务输出公司的角色。 体制顽疾 去年至今,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傅成玉成功引入千亿社会资本,为企业混改走出了坚实一步,而接下来这道坎儿恐怕才是傅成玉的大难题——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全方位改革来颠覆原有的经营机制,改革覆盖全集团,这意味着将遭遇到来自庞大分流职工群以及既得利益群体的各种不满和阻挠,再加上油价连连下跌的外界因素。与之相较,此前中海油的大变革可谓“小巫见大巫”。 2011年4月的一天,傅成玉从一街之隔的中海油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门北大街22号的中石化大厦,直面这家大央企多年来沉积的“国企病”等诸多顽疾。 中石化内部勘探、炼化和销售各个板块的多名人士都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以前只要进入中石化的下属单位成为正式员工,那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拿到手了,而很多老职工除非犯了重大错误才会被辞退。 “中石化职工子弟在企业数量不少,有好些都是子承父业进来的,而像一个子公司的‘一把手’从没有社会聘用的先例,都是不同地区的内部高层调动过去。”一位中石化下属某地区销售公司的人士笑称。 至于企业内部是否有很好的晋升机制,中石化内部人士表示,内部非常重视论资排辈,刚进入的员工即使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也得从科员混起。很多采油工人都是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 中石化人员包袱沉重有着历史原因,1998年3月,中石化在原化工部等单位的基础上改制而来,承袭了大量庞杂业务内容和机构单位。两年后的2001年,中石化为了实现海外上市的目标,对所有资产进行主业、辅业切割。盈利能力强的主业资产,划入股份公司拿去上市;而工程建设、化工产品销售、油田技术服务等盈利不佳的辅业资产,被剥离下来作为存续部分留在集团公司。 虽然在2001年至2004年间,中石化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达32万人,这让中石化短期提高了效率,那之前中石化集团员工总数达119万,彼时中石化负责人曾称到五年后的2009年员工总数再降至87.5万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在职职工规模不降反增,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协解人员与离退休人员共计上百万人的安置问题也一起成为了多年来企业头疼的包袱。 刘勇认为,除了协解人员等带给企业负担,多年来企业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和招人用人机制僵化,高管与普通员工间待遇差距大,任人唯亲现象时有发生,人浮于事现象习以为常,企业原为激励员工工作效率提高的丰厚福利待遇沦为干部职工“理所当然”的产物,一切都源自于垄断央企的“大锅饭”模式运营体制。 一个佐证的例子是,傅成玉在河南油田调研时提及的,去年集团公司年中会上,总部分析了14家企业,包括炼油和化工,这些企业14年间投资2400多亿元,连续亏损差不多将近2000亿元,十几年亏损状态下,日子并未过好。总部想改善,不但改善不了,还会越来越差,总部越投越亏。所以,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还要转变现在的经营方式。 自技校毕业后子承父业进入胜利油田下属单位工作的刘勇,强迫自己清醒意识到,这是市场化大势所趋,以前那种“铁饭碗”的年代将彻底终结。但刘勇感到,多少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过这种“旱涝保收”的日子,固有思想根深蒂固,这势必将成为中石化集团掌舵者傅成玉改革路上的一个大难题和阻力。 外有油价低迷、内有体制顽疾,摆在老将傅成玉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硬着头皮向前,颠覆“大锅饭”模式的经营体制,走出一条市场化的道路。 【责任编辑:樊欢欢 】本文来源: 河南一百度
11.04.2015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