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郑州)迎来七周岁
7月18日,75097次中欧班列(郑州)驶出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迎来开通七周年的“生日”。
当天14时40分,满载着“中国制造”的总第3274班中欧班列(郑州)踏上征程,奔赴德国汉堡。一路上,它会和一趟趟运载着“丝路洋货”的回程“小伙伴”擦肩而过,演奏“陆上丝绸之路”的“铿锵和声”。
“此趟班列开行标志着数字班列3.0版本的上线运行。”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说,以前数字班列只能追踪到集装箱的运中管理和运中查询,而现在,每个集装箱内的每一个包裹的运行状态都能“一目了然”。
从管理一个集装箱升级到可以查询每一个包裹,只是中欧班列(郑州)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东联西进、融通亚欧。作为河南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中欧班列(郑州)开行七年来,从最初的每月1班到如今平均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的多线路开行,跑出了河南开放发展的“加速度”。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3274班(1979班去程、1295班回程),累计货值138.83亿美元、货重170.84万吨。尤其在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时期,中欧班列(郑州)在全国率先恢复常态化开行,成为稳外贸和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的重要支撑。
充分发挥河南省及郑州市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中欧班列(郑州)在全国63家开行班列中,已形成了诸多竞争优势:辐射范围广,境内集疏范围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境外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30多个国家的130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5600多家,构建了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亚太地区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枢纽;持续创新“一单制”“门到门”全链条服务,打造了“数字班列”“冷链班列”和“运贸一体”等河南班列特色品牌,助推“四路协同”,引领带动汽车、肉类、粮食、跨境电商等口岸经济融合发展。
“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赵文明深有感触地说,不久前,中欧班列(郑州)以创新能力、高质量开行、信息化应用水平、运营规范、区位优势、枢纽效应及市场化程度等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是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宋向清说,郑州作为中东部唯一的集结中心,这是国家对中欧班列(郑州)搭建的“陆上丝绸之路”这一对外开放战略通道的充分肯定,以后更多的货物会在郑州高效集疏,进一步带动郑州枢纽能级跃升和枢纽经济发展。
“郑州国际陆港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贸易便利化、国际冷链物流及多式联运体系,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持续擦亮‘河南名片’。”赵文明表示。
互联互通、互利共赢,越跑越快的中欧班列(郑州)拓展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让河南在与世界携手共舞中更加出彩。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