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合作关系将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蓝皮书认为,2016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加之世界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减弱,日本的内需和外需形势均趋于好转。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状况良好,但企业收益增速下降,设备投资与私人消费仍处于低迷状态。
由于提高消费税率的时间被再次推迟,国内经济将趋于稳定,估计2017年日本经济将会持续温和复苏,经济增长率可能与2016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趋稳、人工费上涨趋缓及中日政治关系得到缓慢改善等的影响,2016年的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回暖的兆头,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虽然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明显收窄,特别是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出现了突破性的高增长,“政冷经暖”的态势开始显露端倪。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倘若中日政治关系能够进一步改善,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也将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 中长期发展仍不可乐观
2017年,日本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都比较好。从国内情况来看,安倍内阁还将继续推行所谓实现“一亿总活跃社会”计划,利用28万亿日元的公共投资开展地方创生、“国土强韧化”,实施“劳动方式”改革,普及同工同酬,扩大女性劳动力就业,进行政策总动员,积极扩大内需。同时,安倍内阁还会继续实施日元贬值政策,以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扩大外需。如果国际局势不发生重大变故,估计2017年的日本经济仍将维持缓慢复苏态势,大体与2016年持平。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对2017年度实际GDP增长率的预期值均为1.5%,而ESP跟踪调查预测及主要智库预测的平均值为1.0%~1.2%,恐怕民间经济学家的预测更靠谱。
2017年日本央行仍将继续实施以长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但距离退出机制越来越远将成为既定事实。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正在酝酿二次提息,已基本回归传统货币政策,而日本却渐行渐远,风险日益增大。尽管日本央行如此规模“大量放水”,但是日本依然无法摆脱通缩困扰。据日本央行的预测,2017年核心CPI能达到1.5%左右,但恐怕会比较困难,原因在于2016年日本核心CPI为-0.3%,如何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央行并未给出明确的依据。不过,总额为28万亿日元的大规模公共事业投资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在不间断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日元兑美元汇率仍将稳定在110~120日元的水平,因此企业的收益还会有所增长,但企业收益能否还原于社会,即企业能否减少留存、增加工资,以此拉动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尚有待观察。由于人口少子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人口仍将继续减少,加之女性劳动力和老龄人口就业的增加,失业率还将保持3%左右的低位。如果世界经济平稳,则有望释放国外的潜在消费需求,特别是特朗普推行的重视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方针可能刺激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市场以及消费市场扩大,有望拉动日本对美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从中期来看,2018年和2019年的日本经济可能会更好一些,其主要是受东京奥运会的利好影响,但经济上扬的幅度会很有限,原因在于2019年10月日本将会再次提高消费税率(从8%提高至10%),可能导致消费出现大起大落。2020年或2021年即奥运会举办的当年或第二年有可能出现“后奥运萧条”。从历史来看,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的第二年1965年,日本就曾出现过“昭和四十年萧条”,GNP增长率从上一年的13.2%下降至5.1%,设备投资也下降了8个百分点。鉴于日本人口老龄化将日趋严峻,财政问题难以解决,中长期的日本经济不容乐观。但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9月以后,日本实施了新的GDP统计标准,研发、专利等部分也列入了GDP统计范围,修改后的日本实际GDP增加31万亿日元,而且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从原来的0.5%提升为0.9%,这样就增大了“安倍经济学”“新三支箭”所提出的“到2020年GDP实现600万亿日元”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中日经贸关系将迎来改善契机
蓝皮书认为,从中期来看,影响中日经贸合作的各种因素变化“明暗相间”,特朗普上台可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或不确定性,但带来的正面影响也许会更大些,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会拉动世界经济回暖。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会继续深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会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利好,维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没有悬念。而日本经济也将维持1%左右的稳定增长。总体来看,外部环境趋好,有利于中日经贸合作关系的改善。特别是中日两国在对美贸易中都存在对美贸易顺差的问题,如果仅从表面数据来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远大于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但实际上,中国对美出口的许多产品都含有大量的日本高端零部件或者日本的技术,亦即日本已经将巨额的对美顺差转嫁到中国头上。假如美国对中国征收46%的关税,则不仅会对中国出口造成打击,同时也会殃及日本的对华出口。因此在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中日两国具有共同利益。扩大中日间的贸易也将起到“稀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的作用。
但从短期来看,形势仍不乐观。由于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已陷入僵局,2014年以来中日双边关系虽然有所缓和,但改善步履缓慢。2015年以来,日本国会通过了“新安保法”,日本追随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大放厥词,使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双边关系更趋迷茫。2016年中日关系虽然稍好一些,但安倍仍然是小动作频繁,不断给中国添堵,可见短期内要想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绝非易事。不过,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可能会出现一些转机,双方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估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双边政治关系有所促进,中日经济关系也可能得到进一步恢复。
另外,2016年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也开始趋好。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每年都对进行海外投资的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2016年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本企业中期(今后三年左右)发展中,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地区)”,中国排名仅次于印度,居第二,尽管位次与上年相比没有变化,但百分比从38.8%上升至42%,这是一个好兆头(参见图1-7)。另外,虽然日本企业看好印度,但多限于预期,而其对中国市场的青睐则是看中中国现实存在的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物流条件和日益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人口。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的恶化已经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中日关系的缓慢改善也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正向影响。当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日双边关系旧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摆脱“双输”是我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扭转中日经贸合作的低迷局面。中日双边贸易要从现在的2700多亿美元恢复到五年前的3200多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要从现在的31亿美元恢复到四年前的73亿美元,中国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目前,企业界已经行动起来,近几年日中经济协会每年都召集大量日本企业家组团来华访问,中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这使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今后中日双方经济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中日共同治理雾霾应当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彼时在东京城市圈及其他大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程度并不亚于中国现在的雾霾,但日本通过艰苦的努力,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其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借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2017年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五项举措:“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由此可见,在每一项举措中,中日双边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在治理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方面,日本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中日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互补性强,政治敏感性低,很容易取得共赢效果。
总之,近年来,虽然中日双边经贸合作处于低迷状态,但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以经促政”是二战后解决中日关系困难的法宝,我们有理由相信:利用互惠双赢的经贸合作这一正能量驱动,一定能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期待双方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中日关系尽快改善,使中日经济关系摆脱后退和徘徊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