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邀请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作专题报告

13.11.2015  10:15

校党委书记关爱和主持会议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作专题报告

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现场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体现着高等院校的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是人才队伍建设。当前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围绕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工作,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出力,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忧是一项重大课题。”校党委书记关爱和在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强调。

11月12日下午,我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金明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王卓君教授应邀作“从学科建设到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关爱和主持。
关爱和指出,近年来,苏州大学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创新等多项战略,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发展经验值得我校学习和借鉴。

学科建设,释放比较优势

一所高校要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什么?最不竭的动力是什么?”总结长期的办学实践,王卓君在报告中给出了答案:学科建设。

报告会伊始,王卓君以一组优美的校园图片、翔实的发展数据,图文并茂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办学成就。他从思想认知、价值认定、举措实施、过程维护、传承创新五个方面阐述了价值引领和思想统一的紧密联系。地方大学如何走自己的路?他表示是“学科建设”,并将其形象比喻为“凤凰涅槃”。他说,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精神价值与思想引导是精神灵魂,学科是头颅,教学科研是两翼,人才队伍是躯干,支撑体系是羽毛,改革创新是驱动力。学科建设是大学内涵建设的头颅,有了思想的武装,这个头颅就可以起到带动全身的作用。

如何加强学科建设,迈向“高峰”?他具体以苏州大学医学学科建设为例,指出一是需要自主发展和顶层设计相结合,需要有系统布局和重点抉择,既统领学校的各个学科,兼顾交叉融合,又要有创新的勇气,重点突破,选择制高点,形成话语权。二是需要自主发展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另外要从教育教学、科技体制、办学模式、队伍建设模式、组织结构模式、干部人事制度、资源配置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潜能,释放比较优势。

人才强校,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人才资源。王卓君说,“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苏州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努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他表示,教师队伍、管理队伍以及支撑队伍这三支队伍均缺一不可,要以“用心用情用力”六字把紧密联合起来,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更应该放在重中之重。就人才队伍建设而言,需要做到三个方面:引进与培养并举,大师与团队并进,考核与激励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进而实现四个面向:面向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开展前瞻研究;面向行业产业经济问题,开展共性研究;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开展专题研究;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需求,开展特色研究。结合苏州大学发展实际,王卓君总结了人才建设的五大方略:上下同心,依靠领导与政策;内外同举,凭借共识与引领;工作扎实,用心用情用力;择优劣汰,有进必有退;效果明显,远者来近者悦。

关爱和对专题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河南大学、苏州大学同为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苏州大学近年来发展成就巨大,发展活力强劲,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十三五”期间,怎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取得“高峰”、释放比较优势是我校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对此,我校应借鉴苏州大学的成功经验,学习苏州大学在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以及相关制度改革等好的做法,尽快实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事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全体在校校领导,中层干部,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河南省高校干部培训班第36期中青年班学员和部分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大家一致认为,专题报告紧扣主题,针对性强,分析透彻深刻,特别是苏州大学关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对我校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王卓君,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委研究室决策咨询专家,人社部干部培训特邀专家。主要从事学科方向为文化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等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