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我校举办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

07.07.2017  20:43
人民日报》  2017年07月06日17  版


                                                                        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日前举行,与会专家呼吁——
                                                                                                    双创教育绝不是个别人的事(深聚焦)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日前在郑州大学举行的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报告(2016)》发布。
  在肯定了2016年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报告指出,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少部分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念的学生的培养工作,忽视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孙宏斌呼吁:“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几个老师或个别学生的事,而是校内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小到一次作业、竞赛,大到毕业的择业选择、创业意愿,都需要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经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零散走向系统的过程,2017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冷静回望、审慎思考,亟待转型升级。
  年会上,包括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在内的多位高校负责人指出,经历了我国创新创业井喷式发展的2016年,2017年,是需要回溯总结创新创业方式,升级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年。

  “为什么这么想?因为没有人曾这么想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创新意识与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正如有专家指出的,要将创新“基因”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但如何培养、如何植入,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哈工大有一名学生,2009年从黑龙江省鸡西大学考入哈工大,2010年萌生了研制卫星的念头,2012年即组建微纳卫星研制团队,2015年与团队一起,发射了“紫丁香二号”纳卫星,2017年与团队一起,又发射了“紫丁香一号”。
  “从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有创新的主动性、有创新的意识和原动力,是因为学校的文化与土壤的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厚的航空航天的科研氛围,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大的创新氛围中被自然而然激发出来的,创新思维也是如此。”  周玉谈到,“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目标驱动也很重要。记得钱学森回忆自己在加州理工大学的求学经历时就曾提及,创新的学风弥漫于整个校园,校园内,当每个学生被问及‘为什么做这个’的时候,他们的答复都是‘因为没有人这样想过、做过’。每个人都在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而且,每个人都坚定地认为,创新不能是一般的创新,迈小步不行,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越,所想所做的,必须要高出别人一大截才行。
  “我们谈创新创业,首先就要谈文化,”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吴恩柏也谈道,“学校想要打造的文化非常简单,我们希望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改变这个城市。因此我们鼓励所有的学生,当他们在思考创新创业时候,要有这样的胸襟与格局。
  当然,创新思维和意识,离不开理想与情怀。年会论坛上,启迪之星投资董事总经理刘博就提及,“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希望高校在培养学生敢于冒险、敢于担当,具有战略性思维、商业化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怀与格局,要不断思考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即便是失败了,过几年之后,依然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不能“两张皮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显示,2016年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年,通过对覆盖全国27个省份的130所公办高校的调研发现,有近八成的受访院校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文件,超过70%的高校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有超过40%的高校建有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逾九成高校参与到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中,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格局。
  但调研也同时发现,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未成体系,无法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同时,教材配套率不高的问题凸显,此外,中外交流合作的情况也并不理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改变以往相关课程零星散落的状况,要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其培养过程始终,将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切实改变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两张皮”的状况。
  “创新创业是一项集合创业相关意识、知识与技能系统性的教育工程,目的是要全方面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认为,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开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调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并重,塑造青年创新创业人格。另一方面,要创新发挥学校自身学科综合优势,鼓励大学生们大胆打破传统学科的思维界限,通过不同学科的交融,产生推动社会创新的创业想法。
  这就要求高校在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成体系,要有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两个要素至关重要。一个是融合,一个是开放。所谓融合,就是要把现有专业彼此间深度融合,让创新创业进入课堂。开放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校内学科之间的,第二层是政产学研之间的,要实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让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双轮驱动成为未来大学人才培养的新常态。”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谈道。

  “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教育
        当然,开展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所有高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变革。
  “以往高等教育是强调专业培养的系统性,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培养,但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从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到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如何转,许多高校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谈道,“前者是强调知识的精准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后者强调知识的创新、不确定性和问题导向。如何把二者之间有序衔接,需要高校要有好的抓手和好的课程设计,对学生有好的引导。
  此外,科学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辅之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如何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尚未探索出成熟的路径,尤其是在整个高等教育评分系统当中,还没有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量化指标,这对未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专家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根本上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让老师们转变观念,激发教师的创新教育的使命自觉。
  “希望有朝一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真正走向常态,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长效化的机制,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教育形态。”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和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家永都有着这样的期待。

        媒体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7/06/nw.D110000renmrb_20170706_1-17.htm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7-07-07 20: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