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中国首设经济增速区间目标有四重考量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视频:李克强: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周锐)“6.5%至7%”,在5日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官方首度明确以区间方式,为中国经济在2016年的增速设定预期目标。
为何选择“区间”这一方式?
原因一:扩大市场对波动容忍度,更好引导预期。
面对经济换挡的现实、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及前期刺激政策负面效果的显现,本届政府自履职以来就一直在着力淡化各方对GDP的过度强调。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明确表示,只要就业稳定,经济增速低一点也没有问题。但过去几年,所谓的“破8”、“破7”仍然不时成为外界唱空中国经济的噱头。
理性来看,7.1%与6.9%这两个数据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所谓“跌破”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只体现在心里层面。但令人担忧的是,经济领域的预期往往呈现出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发展趋势。
此番官方以“区间”的方式明确经济增长目标,将明显扩大市场对于GDP增速“可接受度”的弹性,从而让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更为稳定。
原因二:避免政策对经济波动过于灵敏,为结构改革护航
目前中国官方已确定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获取经济长期增长的红利。这就意味着,如何评估、应对结构调整阵痛短期内带来的下行压力,将成为各级官员的必修课。
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也有助于避免各方对于经济增速短期的波动过于敏感,确保宏观政策能够稳得住,从而为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大空间。
区间明确的同时,官方对于经济增速的“底限”也就显露无疑。一旦经济增速接近这个众所周知的“底限”,官方就将开启政策“工具箱”,拉动经济增长。这一逻辑也将让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政策的预期更加稳定。
为何锁定“6.5%至7%”?
原因一:对接全面小康目标,不把困难放在后面
目前,中国正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官方测算,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某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低于6.5%,其他年份经济增速就需要超过6.5%来“填补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将2016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设定为6.5%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避免压力推后,尽可能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先机。
原因二:考虑经济增长潜力从实际出发
除了长期战略,短期的因素也是官方敲定这一区间的重要原因。
从“地板”来看,“6.5%至7%”的经济增速区间,能够带动10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业稳,中国经济才能稳。
从“天花板”来说,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为“7%左右”,实际完成情况为6.9%。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仍在探底之中,因此将“上限”设定为7%,也是考虑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设定区间目标并不突兀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首度以区间的方式明确经济增速目标,但“区间”这一词汇并不令人感到陌生。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伊始就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具体内涵: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具体来说,就是提出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不刺激干预,专心调结构、促改革。
从地方两会来看,多个省市也选择以区间的方式来确定2016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如黑龙江2016年经济增速目标是6%-6.5%,而江苏的目标是7.5%-8%。(完)
编辑: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