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告发布:进口食品两成带菌

26.03.2015  08:25

3月25日,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和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4)》、《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4)》、《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分别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其中,《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4)》与《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4)》是教育部批准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这已经是主办方连续第三年推出报告了。《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4)》与《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4)》在描述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凝炼出一些具有价值的观点,对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长学表示,今年出版的三份食品报告为读者立体观察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作为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和舆情研究中心有责任参与到江南大学的学术研究当中,与各院校、专家、学者、媒体同仁共同探讨食品安全保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有责任净化舆论环境,呵护传媒生态,为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介绍说,《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4)》研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同的人士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海内外各种媒体也有着不同的声音,但“总体稳定,正在向好”确实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基本面。这一基本面并非因为不同看法、不同声音而改变。吴林海教授还认为,建设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是,面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常态化问题,政府必须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坚持以常态化问题为导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格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化解新风险。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通过影响网民的认知与行为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其中,对食品市场的影响是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方面。我们的研究小组以黄浦江死猪事件和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对食品市场的影响”,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副教授洪巍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4)》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信息通过影响网民的认知与行为从而推动舆情事件的发展,网民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因此,《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4)》研究小组在实际的调查问卷中专门设置了相关问题,以探讨网民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是全新推出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秉承“为人民做学问”的历史责任,兼顾“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实证研究”学术理念而创立的学术刊物。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副教授王建(微博)华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的治理既是全球的共性问题,也是中国的特殊性问题。本刊物的研究侧重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问题的研究,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场景和具体问题,通过实证调查与案例分析,研究食品经营主体的现实微观行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消费的需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发展,探讨中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研究中国安全食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分析政府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新变化。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