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高度不断刷新 透视奇迹背后力量

24.04.2017  11:22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透视中国航天背后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王经国、李国利、梅常伟

  4月23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中国正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二个中国航天日来说,这是中国航天人庆祝节日的最好礼物。

  47载砥砺奋进,47载书写华章。从1970年4月24日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天空,到今天叩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历程,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

  一马当先:梦想的力量引领中国航天创造不朽传奇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梦想是前进的方向,更是推动前进的动力。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

  承载着前人对太空的渴望,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奋力拼搏。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成绩永远属于昨天,未来才是追逐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在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国航天人把目光投向更远方。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决定上马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开始用行动一次次托举起民族的尊严和自豪。

  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短短七八年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在此后3年里,又连续发射神舟二号到四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浩瀚太空迎来首位中国客人。

  相比于发达国家进行载人飞行前要发射10次,甚至10多次试验飞船,中国只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就实现了载人飞行,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个奇迹。

  在跨越式地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目标之后,中国继续稳步走向第二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神舟系列到天宫系列,从载人飞船到货运飞船……

  中国航天的高度不断刷新,距离梦想的目标不断接近。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体现。载人航天的辉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强不息,有能力屹立于民族之林。

  一枝独秀:自主创新的力量推动中国航天不断开创新境界

  作为集中了众多高新技术的领域,载人航天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智慧和能力的重要制高点。这样的高技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回眸中国航天风雨飞天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感慨万千:“正是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和自主创新的勇敢气魄,使载人航天工程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起点。”

  神舟一号飞船设计时,直接瞄准国际上第三代飞船,研制三舱飞船,一举迈过美苏“无人飞船——单人飞船——多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人仅用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成了载人太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发射一次,前进一次。从1992年立项开始,短短25年时间,中国航天人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顺利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空间实验室任务,拥有了功能完整、可靠性高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掌握了太空行走、交会对接、航天员中长期驻留等关键技术……

  2016年6月,长征七号新型运载火箭实现首飞。同年,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首飞,大幅提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的航天》指出,从2011年至2016年11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到97.67%,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高密度发射能力持续增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一枝独秀的优势。

  一往无前:万众一心的力量托举中国航天飞得更高更远

  任何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中国航天奇迹背后,是万众一心的力量。

  “一切为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在中国航天的发展道路上,千千万万航天人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如火山般迸发出来。

  为了这个目标,航天人展开集体大协作——

  载人航天工程直接参加单位百余个,涉及单位多达数千家,参试的工程人员超过10万人。西安的火箭发动机、天津的飞船太阳帆板、上海的推进器、四川的元器件……一声令下,前一天还在各地工厂的设备第二天已送至北京的总装车间。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助推中国航天跨越一个又一个科技的高峰。

  为了这个目标,航天人始终坚持严谨的作风——

  “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严苛的标准,反映的是航天人的工作作风。在天舟一号发射任务中,仅飞船中一个小小的元器件从原材料加工到生产出成品,就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测试上千个数据。

  为了这个目标,航天人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我是工程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一代代航天人把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写在浩瀚无垠的太空。年迈的父母照顾不到、新婚的妻子关爱不到、年幼的孩子教育不到……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人当兵几年,却连发射场的样了都没见过。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中国航天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中国航天人的初心。

  在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航天人始终如一的航天精神,如同一个个火箭助推器,托举着中国航天不断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