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得稳”有数为证

07.07.2016  16:01

中国经济“走得稳”有数为证

 

来源:政府门户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对此,专家指出,数据既显示了制造业平稳运行、结构优化及非制造业加快扩张的积极因素,也反映了制造业中需求疲弱、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总体来看,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仍是主流,这将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6月PMI正好位于临界点50%(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表示收缩),比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对于回落的原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指出,最近几个月PMI基本在50%荣枯线以上,这个月回到荣枯线,主要是受到了国内外需求整体不足以及信贷等各方面的影响。

        “数据回落还有一定的季节性,结合十几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往年同期多有下降,今年降幅较小。”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表示,上半年PMI走势显示经济走势基本见底,上行仍需动力,但下行也有阻力,下行空间已经明显缩窄。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制造业呈现生产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征:一是生产稳中有升,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二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长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1.3%和51.1%,均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总体1.3和1.1个百分点。

        “PMI已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自3月PMI由收缩区间转向扩张以来,制造业就逐渐改变了此前长期低迷状态,并为中国经济带来积极变化。而这种向好走势也已经维持了几个月,这为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对当前的中国经济而言非常可贵。”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去产能正迎来好时机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期指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可能就是如何面对去产能的问题。今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是2.8亿吨,钢铁去产能的目标是4500万吨,今后5年钢铁产能则要去掉1亿至1.5亿吨,煤炭产能要去掉5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这一任务的推进正作出回应。数据显示:6月高耗能行业PMI为48.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大幅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为45.6%,比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报告显示,6月国内钢铁行业PMI为45.1%,比上月回落5.8个百分点,回到收缩区间,其中,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42.5%,较上月大幅下跌11.2个百分点,两连跌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西本新干线分析师邱跃成认为,当前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再度趋于收缩,行业供给和需求均出现下降,市场供需基本面弱势均衡,随着行业亏损面扩大、下游需求的持续低迷,钢厂的生产积极性正在逐步下降,后期国内钢铁产量或将继续回落。

        “去产能的有效推进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政府明确了具体的指标,同时密集推进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制造业经济的平稳运行,这为去产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剧锦文说,只要我们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并强化措施的落实,完成全年去产能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

        实体经济还需“加把力

        相比于制造业的平稳运行,非制造业则加快了扩张的步伐。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小幅回落后明显回升。王远鸿指出,非制造业由于服务业及其它方面的支撑,表现相对较好,其对中国经济的支撑力也在加强。

        具体来看,服务业稳中有进,建筑业则表现抢眼。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2.0%和58.8%,比上月上升2.6和6.7个百分点,均为今年以来的新高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有关人士表示,结合6月份建筑业数据,我们认为,基础建设投资增速继续加快概率较大。

        看到成绩的同时,暴露的问题也需重视。赵庆河指出,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6月份,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0.5%、49.6%,均已连续3个月回落,制造业外贸走势较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中小型企业PMI  均位于临界点以下,回落幅度较大,其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更为突出。

        “制造业结构优化及非制造业良好表现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制造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尽快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剧锦文表示,接下来,一方面,要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创造新供给,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另一方面,继续加快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通过有效的财政金融扶持,帮助中小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并不断开拓新市场,同时,企业家应该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