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经济的冰与火之歌
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始终在独一无二的崛起之路上快速前行,当她慢下脚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对她的未来充满了好奇。然而,“中国模式”如此特别,以至于人们很难读懂它的趋势内涵,这一点在回顾2015和展望2016年时更加显露无遗:一边是冰冷的海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压力带来短期困难,“修昔底德陷阱”、“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引致长期挑战;另一边是滚烫的火焰,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冲刺小康和加速开放又蕴藏着大国崛起的切实希望。我们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宏观中国,既要放眼全球,又要立足中国,既要正视短期,又要远观长期,只有将中国经济置于广阔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发展坐标系中,才能认清现在并窥见未来,而中国的未来,恰是一首“冰与火之歌”,风险和机会相生共随,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之后,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的加速发展周期。
经济增长:增速下降与增质提升
回顾过去,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书写了经济起飞的“东方奇迹”,1980-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05%,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55%、新兴市场经济4.43%的平均增速,增速在全球有统计数据的18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二。危机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依旧保持了高速增长,2008-2014年,年均增长8.81%,依旧高出世界经济的3.27%和新兴市场经济的5.36%。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以来,在多元化退潮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逐年下滑,2014年经济增长率降至7.3%。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IMF的预测是6.8%,我们的预测是7%。
展望未来,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内因和外因作用下的自然趋势:第一,全球经济弱复苏新常态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外生动力,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全球化放缓,而作为新兴大国,中国正处于对外开放加速期,国际环境的恶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外部拖累。第二,中国经济在30多年快速增长后积累了庞大体量,持续高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增长率存在自然下降的内生趋势。第三,受人口结构少子老龄化的影响,中国劳动力成本处于长期上升通道之中,给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带来了天然抑制,此外,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抑制了第二产业的增长贡献。第四,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周期,虽然2015年4月以来房市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在去库存压力下,房地产投资难以快速实现筑底回升。第五,长期以来,改革和开放提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效应渐次下降,而危机后强刺激政策加剧了结构扭曲和产能过剩,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削弱。
值得强调的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却在悄然提升,这一趋势还将在2016年进一步凸显。增长质量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潜力更大的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不断凸显,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14年的48.1%升至58.8%,第二产业的增长贡献从2014年的47.1%降至36.8%。第二,消费型经济体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前三季度,消费的增长贡献从2014年51.2%升至58.4%,投资的增长贡献从2014年的48.6%降至43.4%。第三,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前三季度,虽然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并最终“破7”,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66万人,单位GDP增长的就业创造同比上升5.53万人。第四,产业结构更加均衡,2015年前三季度,其他服务业的增长贡献持续上升至24.2%,工业的增长贡献降至30.7%。第五,“金融+”大时代的到来同步提振经济增速和增质,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业的增长贡献从危机前的6%升至18.2%,仅从资产管理业务角度看,2015年第三季度总规模为32.69万亿元,较2014年第四季度增长59%,增长速度惊人,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金融提振经济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