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29.10.2015  13:09

中国经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十二五”期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日前,在 秘鲁 首都利马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与会者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形势,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认为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年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信心。

 

  “十二五”前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看起来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中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

 

  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63.6万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上半年中国依然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占约30%。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国际社会多以中肯的态度来评价。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高级副总裁考什克·巴苏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依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加坡 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虽然2012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下降,但无论是从国际比较还是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来看,7%上下的速度都是可以接受的。从国际上看,中国经济保持这样的增速仍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有积极贡献,特别是中国进口和海外投资的增加。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进口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尽管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进口金额下降,但数量稳中有增。今年1—8月份,中国粮食进口量同比增长24.4%,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增长12.1%,原油进口量增长9.8%。中国依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出口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4年,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0%以上,占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近20%。

 

  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将给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机遇。南非 金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加斯·谢尔顿这样说道。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李绍祝相信“中国经济一定会继续担任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更大机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发一篇文章讲述了 北京 中关村的变迁。报道说,10月11日,位于北京海淀的中关村核心区宣布将“中关村大街”转型升级,一条高度聚集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街区亮相中国首都的西北区域。

 

  中关村大街的升级改造被认为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创业大潮汹涌澎湃。“十二五”期间,中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健全教育体系培养人才,以打造人才队伍支撑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今年以来,中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包括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企业200万户,同比增长近20%,平均每天注册新企业1.1万户。伴随商务环境宽松、投资贸易便利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催化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众筹、众创、众包、众服“四众”亮点纷呈,新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生发。

 

  顾清扬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创新的力度也在加大,这对产业升级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不断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的应有之义。

 

  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坚持以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为重心进行创新。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未来中国经济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巴基斯坦时事评论员安萨尔·巴蒂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也形成了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潜力,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积蓄蓬勃发展后劲

 

  “十二五”以来,我国产业重大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新旧动力有序转换,长期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顾清扬说:“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关注点不应过多放在经济增速上,结构调整、长期增长潜力的培育、民生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十二五’期间,我们看到了这些方面出现的变化。”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单位能耗、就业、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等经济指标开始改进。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中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8.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自2012年起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维持市场地位、产业越来越趋向服务引领制造的新趋势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所改善。

 

  朱民认为,中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正在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型转向以服务业和内需为主导型。中国经济中服务业和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显著提高,这表明经济结构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传统制造业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之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新战略、新动力下,中国“智造”正在崛起。在过去的4年多,中国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

 

  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中国轨道装备巨头不仅向国外输出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还输出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实现了“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走出去”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