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系列:搬出深山心好宽
原本清扫杂物扫到楼道口就可以了,可她非要把每座楼的楼上楼下都清扫干净;原本社区里的文体设施不用日日擦洗,可她总是每天上午擦洗一遍,下午再擦洗一遍。
“张腊叶太爱这个新家了。”2月7日,辉县市佳怡社区主任王秀兰这样夸奖社区清洁工张腊叶。
半年前,张腊叶一家成为该市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二批搬迁户,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太行山深石山区,搬进了位于辉县市城区西南的佳怡社区扶贫安置区,直到今天,她还总感觉像是在做梦似的。几个月来,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字——宽:街道宽、社区宽、广场宽、客厅和卧室宽,天宽地宽心更宽。
去年的今天,张腊叶一家人还住在辉县市拍石头乡一个叫秦王井的自然村。村里有80多户人家,严重缺水,地薄田瘦,群众的生活很贫困。张腊叶家虽有田地、林地15块,但加在一起还不足4亩。两间石头房是前几辈子的人盖的,早已是危房。山里人出行很不便,张腊叶到乡里集市上购一次日用品要走20公里的山路,儿子上学也要步行山路8公里,丈夫外出打工来回一趟也费尽周折。把家安在平原上、在城里上班、让儿女在城里上学,是张腊叶和丈夫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单靠土里刨食、奔波打工能实现这个愿望吗?两人常常为此感到困顿和无奈。
“深石山区群众要脱贫,只有搬迁安置的方式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政府已规划建设好了扶贫安置区,新社区、新楼房,政府财政补助一部分,相关费用减免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大家争取早日住进新家园……”2014年6月,新乡市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到了秦王井村,扶贫工作人员洪亮的政策宣传一下子把张腊叶夫妇进城安家置业的愿望给点亮了。7月,张腊叶夫妇与大多数村民一样,选择了购买扶贫安置区完全产权房的方式,与扶贫办签订了扶贫搬迁协议。张腊叶夫妇自筹14万元,加上政府补助的2.5万元和相关费用减免,低价购买了扶贫安置区一套105平方米的完全产权住房。
置身于宽敞明亮的新家,置身于整洁卫生、功能齐全的新社区,张腊叶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在就业安置时,张腊叶没有像其他村民那样选择到附近的工厂、商场去工作,而是第一个跑到社区管委会,要求在社区做物业环卫工作。在她看来,佳怡社区是自己的新家,儿子和女儿在附近上学,医院、商场都距社区不足1公里,能守在这样的家里上班挣钱该是一件多惬意的事啊!
记者见到张腊叶时,她刚把健身广场清扫了一遍,又把棋台、健身器材等擦洗干净。谈起半年来的生活变化,她的脸上绽开了花。她说:“真没想到,扶贫搬迁这样的好政策推行得这么快。如果光靠俺家的力量,搬下山来安置妥当少说还得八九年。在山下生活,这心里就是宽广敞亮,干啥事都有底气,有使不完的劲儿。虽然买这套房借了亲朋六七万元,但俺两口儿现在真不发愁。为啥嘞?因为在山下挣钱机会太多了。现在出行方便,小孩儿他爸在市里的工地打工,每月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我每月挣的1000多元,还上亲朋的钱也就是这两年的事。这下好了,房也买了,家也安了,儿女也就近上学了,俺俩也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喽!”
新乡市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工作,2011年至今,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贫搬迁资金5445万元,市配套资金1000万元,建成和在建扶贫安置区7个,2347户、11221名生活在太行山区的贫困群众告别了贫瘠的土地,或住进了新社区,或乔迁于热闹的小镇,或落户在繁华市区,开始了他们崭新的生活。随着扶贫搬迁工作的一步步推进,今年新乡市还将有460户、2300名贫困群众像张腊叶一样,实现走出深山、脱贫致富的愿望。(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苏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