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仓”迈步向前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一大优势、一张王牌”。每10碗中国粮,就有一碗来自河南,每4个馒头,就有一个用的是河南面粉。作为“中国粮仓”,河南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全国农业大局就有了基本保障。
土壤“吃上营养餐”农民种田心不慌
杞县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除冬小麦外,大蒜种植面积逾40万亩。
与当地众多蒜农一样,家住杞县柿园乡的吴广安,这几天也在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忙碌的不仅是蒜农,每到种蒜季节,村里便会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杞县土肥站站长刘轶群。作为吴广安的老朋友,她总会在这个时候到田间地头指导蒜农科学用肥。
当几十年的经验遇上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肥,土壤吃上“营养餐”,大蒜丰收有保障,农民种田“心不慌”。
刘轶群介绍说,大蒜本就属于对肥料要求较高的作物,而过去杞县蒜农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损害也已经显现,病虫害多、产量上不去、大蒜品质下降困扰着蒜农。指导农民摆脱过去超量用肥的传统习惯,采用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十分关键。
当杞县蒜农在当地土肥站指导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200多公里外的汤阴,万庄化肥定制化生产运营中心项目即将完工,几十台产量在5万吨适合化肥定制化生产的小型机器设备,年产能达200万吨,这将是我省最大的化肥定制化生产基地,最终形成化肥产业新集群。土壤检测获得配方,电子交易平台上进行“私人定制”,就近生产,最后通过万庄农村物流干线网送达农户,化肥的C2F定制化生产将在这里成为可能。
“接二连三”农民种粮不花钱
正值麦播期,鄢陵县农民却迎来了新鲜事——种粮不花钱。麦种肥料不用买、喷药收割不花钱,小麦收购价却高于市场,一系列“红包”得益于北京天道裕民公司在这里开展的“农民种粮不花钱”项目,通过产业融合,二三产业反哺农业,降成本、增收益,不丧失土地使用权,农民获得高收益。
农民种粮不花钱,底气在哪?“得益于‘接二连三’,二三产业的引入。”北京天道裕民公司总经理路健介绍说,打通金融服务,向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入,让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也带来了小麦品质的提升,更符合加工企业需求。而通过网上平台销售,产品价值进一步提升,小麦的种植成本从加工、销售中来,从完整的产业链里得到,通过规模效益和减少流通环节产生的附加利润,覆盖种植成本,从而帮助农民减负增收。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农民的“保姆”
正值麦播,家住扶沟县崔桥镇古城村的王启吉,却不用为自家的8亩小麦播种,从去年开始,他请了“长工”——省供销社在当地建立的粮食综合产业园。大田托管工作队将为他种小麦。提起大田托管,王启吉深有感触:“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粮食,现在有人给咱种了,还比咱种得好哩!”
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给扶沟农民带来了不少变化。省时省力之外,科学种田,也让当地农民惊讶不已。王启吉回忆去年麦播时自己的担心“麦种太少了,这收成能好?”“肥料不足庄稼咋长啊?”经过一年的观察,他竖起大拇指说:“大田托管,科学种粮,以后就在家坐着等收成啦。”
据了解,扶沟县粮食综合产业园由省供销社和省粮食局共同建设,通过大田托管,土地集中,实现了统一管理和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当地农民摆脱土地束缚,外出打工没有后顾之忧,土地收益比以往更高。一方面,土地集中后,“组团”购买农资产品更加便宜,机械化、规模化作业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的引入,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另一方面,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