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赴日本疯抢马桶盖 上午来货下午抢光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人会常常借助出国的机会到海外,特别是邻国日本,带回一些家用电器。在当时的东京秋叶原电器街,常常会看到不少国人搬着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三大件,一路辛苦运回国内。
如今,随着索尼、夏普等日本制造业翘楚业绩恶化,“日本制造”看似日渐式微,昔日的秋叶原电器街也早已被动漫产品攻占大半江山。要不是最近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题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可能很少人会相信,90年代日本电器街上那夸张扫货的一幕如今依然火热。
吴晓波:因为去日本去开年会,当我下飞机的时候就发觉,那些高管们就开始在疯狂的购买日本的一些商品,那些商品是很出乎我的意料,都是一些特别小的商品,你比如说电饭煲、电动牙刷、保温杯甚至包括像马桶盖这样的一些商品,我长期以来关注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发展,这个景象让我感到非常的吃惊,但是我也没有想到,这篇文章会有那么大的一个反应量,我觉得可能第一个是,大家对中国制造有很多的不满和很多的期望,这篇文章其实打到了大家的某一个痛点。
对于国人的这番日本血拼是偶发还是常态?中央电视台特约记者孟庆峰此后又在东京进行了探访。
这里是东京的著名电器街秋叶原,日元持续贬值和外国人免税商品扩大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来这里购物,比如说在这家免税店,一上午就有十几辆大巴,满载着中国旅行团专程到这里来采购,携带起来并不是很方便的电饭煲大受欢迎,据了解,电饭煲每天能卖出十几台,买主80%是来自中国。
内胆的质量比较好一些,然后压力比较好一些,做出的米饭比较香。
日本这边的质量好一些,价格也合适,在这买还是合适的。
除了几年前就开始走俏的电饭煲以外,最近日本的温水洗净马桶座又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人赴日购物清单上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去,这种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座价格不菲,即使享受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在2000人民币左右。面对中国客人的购买热情,日本商家已然疲于应对。日本爱客旺免税店职员告诉记者:
职员:已经没有货了,现在不是说哪个牌子的问题,是哪家有货你就买吧,不然很快也就没了。有时是上午有了,下午就没了都是这种状态。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中国客人特别认可它,大量客人来日本了都买这种产品,厂家根本来不及做。
除了电饭煲、马桶座,以及化妆品、手表等传统热门商品以外,最近一些看似技术含量并非很高的小电器和家居用品也备受追捧。比如剃须刀、保温杯等等。类似这些看上去并不算是太高大的商品,如何引发中国消费者的血拼浪潮?
在吴晓波先生看来:他的那些在免税店里疯狂购物的、年轻的同事们,大概都算是中国当今的中产阶层,是理性消费的中坚,他们很难被忽悠,也不容易被广告打动,他们当然喜欢是价廉物美的商品,不过他们同时更是“性能偏好者”,是一群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的人。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出现,意味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转折点的到来。
吴晓波:90年代的商品,我们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购买过程,这一次是从有到优的一个扫货过程,确实我们中国制造在完成了一个由短缺向过盛的过程中,在量上面已经变全球第一位,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在科技上有大的一个升级,造成品质的类似就开始打价格战,很多科技概念变成了广告概念,真正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级消费者,是一个真正的理性消费者,电饭煲好不好,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是有最深切的体会,他们很乐于来进行口碑传播,不再是一个能够被你广告所忽悠的一代,他们对性能有强大的一个自我判断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一次,第一给了我们一个耳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确实有差距,第二也给了我们希望,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电饭煲、你的马桶盖、你的保温杯做到像日本这么好的水平的话,第一是有人买的,第二是卖的出价格来的,其实是蛮好的一堂课。
用吴晓波的话说, “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小康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
吴晓波:第二,在过去这段时间里,还有蛮多做马桶盖的,在做电饭煲的,做保温杯的企业在我的微信、微博后台里面给我留言,或者他们也写文章说我们也能够做出像日本这样的马桶盖来,我们的电饭煲也能够跟日本的差不多甚至更好,他们是在我们这边代工的等,这应该是一个契机,其实我并不认为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特别大的差距下,确实存在一个情况很多中国消费者在日本买的陶瓷菜刀、保温杯很大一部分的元器件的生产或者本产品的生产在中国地区,无非技术掌握在日本人手上,不在中国地区做销售,如此而已。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