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推出记者专访《马汉跃:用文学笔意 开山水新篇》

06.09.2017  15:08

    编者按:近日,中国文化报在《艺苑》栏目中推出记者李荣坤专访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当代著名画家马汉跃的创作道路和艺术成就,文章写道:“在中国的文艺界,马汉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艺术家。他既是一位书画家,也是一名作家。在文化领域,他所涉猎的门类甚广,包括电影、出版、文学、中国画、书法和文化活动的策划交流等。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方面,他也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重要工作。”

  现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中国文化报出版剪影

   艺术家简介

   马汉跃 ,斋号借山堂。祖籍山东,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艺术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艺术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书画评审主任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奖等多种奖项。2017年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等重要刊物刊发:《艺术走向世界应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中国书画艺术家马汉跃走向海外引发关注的启示》 评论文章。

  主要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河流》,散文集《如是我闻——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倾听》《赠你一朵春》《不沉的舟》,长篇小说《多尔衮》《你是我的宝贝》,书画作品集《马汉跃书法作品集》《论画诗一百首》《龙门风骨·马汉跃卷》《马汉跃山水画作品选》《三品丛刊·马汉跃卷》《借山问道·马汉跃山水画鉴赏》《中国美术家·马汉跃卷》《云水禅心·马汉跃山水扇面鉴赏》《中国邮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马汉跃》等。其山水画作品浑厚华滋、诗意盎然,含英咀华、自成家法,以古人格局写今人意态,以生命之情绘大千世界,以笔墨品格立艺术精神。

  中国文化报整版刊发

  马汉跃:用文学笔意 开山水新篇

  中国文化报 李荣坤

  在中国的文艺界,马汉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艺术家。他既是一位书画家,也是一名作家。在文化领域,他所涉猎的门类甚广,包括电影、出版、文学、中国画、书法和文化活动的策划交流等。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方面,他也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重要工作。

  马汉跃为人谦和,谈话质朴平实而发人深思,坚韧执着而不乏幽默,随性乐观又不失严谨,沉着深邃又不乏浪漫,谈笑间意趣盎然。他对人和世界的热情都洋溢在笑容里,他对文化艺术的赤子之情让人为之动容。几十年积累的深厚文化素养,让他对文化和艺术,有自己独到而自成体系的看法,也开创了他自己的一片山水天地。

  松壑凝烟 180x49 2017年

   父亲是他成长伊始的灯塔

  马汉跃出生在农村一个非常重视和敬仰文化的家庭。父亲虽然小学未毕业,但却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父亲一直很支持他学习,在其成长过程中,做了很好地引导。父亲教育他从小要励志,将来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追求,而马汉跃也一直这样来鞭策自己。

  父亲当时在生产队总能带一些诸如《毛主席语录》等书本回来,其中有书法作品的题词,马汉跃看着漂亮,就开始临摹“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等字样。除了少量的书,马汉跃家里的报纸从未间断过,父亲把生产队过期的报纸带回家,这些都成为了马汉跃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父亲经常训练马汉跃朗读报纸,要求他读文章必须不假思索、非常流畅地读完,期间不能有任何差错。看似简单的训练,练就了马汉跃眼、脑、口三者的一致性,和对文字的反应能力及敏感度。

  “很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了中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诗人,小学时期他给我讲鲁迅、讲茅盾、讲高尔基、讲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中学时候,父亲更多的是讲人生和理想。当然,父亲不会空谈概念,他会具体到我的第一个、第二个甚至第三个5年计划,我应该有哪些进步和成长。他让我自己规划,5年一个小目标,10年一个大目标。”马汉跃说,“父亲就是我生命里的灯塔,他不断启发我,为我指引、照亮人生的航线”。

  清溪随心 180x49 2017年

  文化城堡的铸就

  从小马汉跃便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一生受益。高中时期,学校没有图书馆,马汉跃每个星期日早上都去县图书馆借书。一来二往,他对文化的热忱和执着被图书馆的老师看在眼里,索性就直接让他自己进去找书,马汉跃一进去就挪不动脚步了,干脆就带着干粮进去,从早看到晚。图书馆的老师再次被他感动,破天荒地让他自己选书带走,且不限数量,但必须保证到期完好无损如数归还。他用自己的床单当包袱,一次能借20多本,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尽情地吸收着文化的养料。“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鲁迅手稿的影印本,印刷非常漂亮,我如获至宝,借回去边读边研习他的书法。”提起这件事,他依然兴奋难忘。马汉跃高中期间在县图书馆借阅的书都完好归还,从未丢过一本书。对于图书馆的老师,他一直心存感念,感恩老师对他充分的信赖和大胆的文化放行。

  “我很幸运,在我高中毕业那年的11月份,全国高考恢复。”马汉跃是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他们学校唯一被录取的学生,进入了中文系。在大学同班同学里,他也是年龄最小的。遵循着父亲的谆谆教导,他沿着自己的路径和理想走得更加坚定。马汉跃强调,不管我们是否从事与文学相关的事业,阅读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它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饱满、年轻。

  碧嶂千秋 180x49 2017年

  文学艺术花开两岸

  在成为书画家之前,马汉跃已是一位作家。他凭借自己的才情,写下大量的文字,其中包括两部长篇小说、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两部散文集、两部散文诗集,还有大量的诗歌。文学上取得的诸多成就并没有让他止步,反而成为一种养料反哺他的艺术,深厚的文学功底、知识修养为他的艺术道路夯实了基础,并为作品境界的提升插上了翅膀。马汉跃的成长一直是书画相随,其少年时代就曾拜过多位老师学习书画。先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师从沈鹏、龙瑞等多位先生。在名师的教导下,马汉跃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专注于中国画笔墨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展示出了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形式。

  马汉跃的书法,取法先秦及秦汉篆书,崇尚质朴,用意凝练,不求技法的精熟和形式的优美。如此取法,受到清以来“金石学”风气的影响。而“金石学”正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中兴的一大主要缘由,因为它在观念、技法和样式诸方面弥补了经典传统的某种缺失,将整个中国艺术史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无疑,此种养分与动力也滋养并成就了马汉跃。

  马汉跃的山水画作品,虽然题材和内核属于传统,但绘画语言和精神指向性却极具当代性。几十年的手摹心追,使马汉跃笔墨的表现技巧日臻娴熟,钩勒、点厾、点染、皴擦等各类技法样样精通,然而,这一切又都被他不断升华,渐入佳境,各种外来养料被他融化包孕从而脱胎换骨:线条自由流畅,水墨滋润鲜亮,从而形成了富有鲜明特点的作品,并演化出了水到渠成的时代新意。马汉跃这些独具个人特色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丰富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现代语境下的表达张力和表现技法,并彰显出中国画艺术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包容扩张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独特创造魅力。

  溪水人家 180x49 2017年

  东西文化的交融和各自独立

  马汉跃坦言,西方的各种绘画作品给了他不少启发。他对西方现代主义如野兽派、印象派等都有所研究。艺术无国界,东西方文化差异性很大,二者可以碰撞交流,互相吸收借鉴对方的长处,但一定不能全盘吸收,其各自的文化精神和特点要始终保持着独立性。有自我精神和品格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信心十足。“本来是各具特色的无数河流都流向大海,如果一条河流半路汇入其他河流,那必然失去自我。”马汉跃认为,中国文化独立、开放、包容,有博大的胸怀,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在很多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马汉跃以平等、开放、自由、从容的心态来沟通,积极交流,无疑正是表达出了艺术家的一种文化自信。

  其实,马汉跃对西方文学的了解早于艺术,而且受其影响也很大,如巴尔扎克、莎士比亚、雨果、老托尔斯泰、普希金、诗人里尔克等的著作,都是他书桌上经常出现的座上宾。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艺术创作他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当他读西方美术史时,看某张作品时都可能受到启发和触动。马汉跃还针对自己喜欢的西方艺术家如夏加尔、马蒂斯、梵高等艺术家的名作,专门撰写散文诗,可见他对西方文化艺术的理解之深,而这些对他的影响必然融入到他的绘画中。

  和风清穆 180x49 2017年

  由笔墨到太极皴法的开拓

  马汉跃一直都很关注中国绘画的本体——笔墨,笔墨是一种文化精神,中国画的构成、表达、立意及内在精神体现都是通过笔墨来传达的。绘画背后的哲学精神如何通过笔墨来表达出来?了解笔墨的规律,才能掌握中国画的本质,这是完全独立于西方的。

  马汉跃指出,笔墨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主要的表现语言,也是山水画艺术形式构成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山水画经千余年的发展,在笔墨的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美,即笔墨本身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意韵,笔墨与内容美的完美结合,是一幅完整山水画作品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雨过青山 180x49 2017年

  笔墨,是技巧、是语言、是文化、是精神与人性的映现。中国艺术中,笔墨的意义不仅能向我们呈现一种形式的优美、水墨的韵味,更可以表达中国悠远的文化和中国人精神情感深处的内涵。若要将它有效表达,首先得操练笔墨,贴近文脉。马汉跃的山水画实践说明了这一点。

  笔墨的文化精神综合了哲学、宗教、文学、诗歌等各种元素而自然天成。在艺术上要有所建树,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不能单一地拘泥于中国画本身,技近乎道,艺术家拼到最后,必然是综合修养而非高超的技术,很多人对画面的表象关注过多,而忽略了中国画的内在精神。

  黄宾虹注重中国画的内美与外美之分,齐与不齐之说。内美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非画面的一笔、一点。黄宾虹精于用笔,善于施墨,他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五笔即“平、留、圆、重、变”,七墨为“浓、淡、破、泼、积、焦、宿”。大多人把“五笔”理解成五种笔法,马汉跃有着自己的见解,“画面中的每一笔都应同时有这五种笔法的体现,一笔下去,‘五笔’俱全。”中国的哲学都是互相联系的。他还把这五种笔法和中国的“五行”相对应联系起来,在画面中就可以更好地把握笔墨的精神内涵。

  碧峰深秀 180x49 2017年

  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概念,马汉跃把中国的哲学理念与绘画相融,用阴阳来诠释画面的关系,又将太极的方法运用到绘画的皴法中,运用到每个笔墨中,他用阴阳疏密、轻重缓急、浓淡虚实的关系共同架构画面,耐人寻味。在黄宾虹艺术理念的启示下,马汉跃自创了一种太极皴法,讲究的正是阴阳关系。世间万物的变化都离不开阴阳二字,太极的理论是三生万物,套用在绘画中,看似简单的一笔,其实可以气象万千、奥妙无穷,画起来也是兴趣勃勃、趣味丛生。观太极图,图内始终有一种气韵在里面回旋、运动,从局部贯穿到整体。回旋往复、刚柔并济没有穷尽。这就像我们读一篇好文,读完后荡气回肠。

  马汉跃在绘画中会很自然地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他说,画画如写诗,讲究跳跃和意象,把一块石头、一棵树、一个房子、一段流水等各种意象组合排列,可以有无限的空间加以想象。而意象中的山,也不是具体的泰山、华山、黄山,其实所有的“山”都自在心中,画画的时候只是在想“我”心中的那座山,它是一种生命的符号,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山川、河流都赋有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大山无语,但艺术家可以赋予它生命,赋予它性格,赋予它蓬勃的状态,赋予它盎然的生机。笔墨之中,一种气韵在画面中流淌穿梭,那就是朝气和强大生命力的气象。

  画画需要眼光、胸怀、学养、品格,艺术家的才情、悟性、也很可贵。“当你站在大海边、站在高山上、站在平原上行走、站在山间小路上,都是不一样的心情。人生需要诗意的表达,把生命诗意化,就是有趣味,生命才更有意义。冯骥才曾说过,画画就是在讲故事。而我的画面或许是某一个想法、一次梦境、一次出游,是一个故事在不同状态和心境下的一种特定情绪的表达。”马汉跃说。

   作品欣赏

  云水情怀 180x49 2017年

  云起大壑 180x49 2017年

  幽谷鸣泉 180x49 2017年

  山居春色 180x49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