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大片不能“跛足”

11.07.2014  17:53

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为135亿元,同比上升约25%,其中进口片票房占到53%,暂胜国产片。进口片的票房十强基本都被注重视听体验的大制作包揽,其中科幻片就占到六成。(7月9日《文汇报》)

这一组数字,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当今银屏,不管是进口片还是国产片,视听体验的大制作依然独霸天下,从6月27日开始,《变形金刚4》在内地公映,首日票房达1.9亿元,之后一直创造纪录:2天破2亿元,4天超7亿元、7天超10亿元、10天破13亿元,而真正让人看后能够回味咀嚼的文艺片却难觅踪影。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全国共有银幕近2万块。虽然电影作为一种商品,赚钱是其硬道理,《变形金刚4》看中的也许正是中国这一庞大的市场,所以植入的一些“中国元素”比任何一部进口大片都要多。如无太大意外,今年,像《速度与激情7》、《超凡蜘蛛侠2》、《敢死队3》、《饥饿游戏3》、《生化危机6》、《X战警:逆转未来》、《极品飞车》、《诺亚方舟》等特效大制作也有望与国内观众见面,中国似乎成了国外特效大片的主要消费国。然而这类特效大片,看似热闹、新奇、刺激,但回味寡淡,更没有审美情趣。毕竟,电影还是一种文化产品,说到底不能只是为了赚钱,它还应该是商业元素与艺术价值的结合,是启迪心灵的诚意之作。因此,我们在引进国外大片时,不能“跛足”,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许多人士对当前中国只引进特效大片,而轻视优秀国外文艺片的做法表示忧虑,时代今典电影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说:“引进片,不妨多考虑市场的多元需求,扩展一下影片的类型,除了让人享受到视听震撼的大片外,也来几部耐人寻味的文艺佳作。

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电影拍摄制作一直以国外的高票房影片为风向标,特别是在制件、特效方面亦步亦趋,学会了烧钱,但只学了形式,忽视了内在,虽有表皮,却无内容。《富春山居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招来了一片骂声。因此,如果一味地考虑票房的因素,大量从国外引进视听体验类的所谓大片,不仅会误导中国电影人对这一文化产业的正确认识,同时无助于观众的审美品位的提升,也无法满足于他们的文化需求,其结果是无益于中国电影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2010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电影市场表现,票房增速却呈放缓趋势,今年4月票房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市场日趋成熟的体现,除了影片数量外,质量及口碑才是拉动票房稳定增长的关键。

其实,国外除了视听体验的大制作影片外,还有相当多口碑很好,票房不错的优秀文艺片,为什么我们无视它们的存在,不去引进它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