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扎堆踹掉了美股 互联网公司私有化回归

21.04.2016  15:55

  刘 戈

  去纽交所敲钟或是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的大屏,曾经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在创业道路上筚路蓝缕咬牙坚持的精神支柱和终极梦想。然而,忽然之间,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纷纷表示:美股,再见!

  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没有一家中国互联网或科技公司在美国进行IPO。

  曾几何时,带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组团儿赴美上市。特别是阿里巴巴经历一番波折后在纽交所的高调上市,更是把中概股赴美上市推向最高潮。阿里巴巴融资250亿美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此后,在中概股上市最密集的2014年前两个季度,共有24家科技公司在美国进行了IPO 。

  然而,从2015年开始,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热情开始锐减,只有零星的企业在美国上市。从2015年年中开始,一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如同一年前赴美上市一样的汹涌。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宣布私有化或完成私有化协议的中概股多达27家。看起来,曾经被企业家视为香饽饽的美股,如今已经不再入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法眼,被中国企业合伙踹了。

  中概股扎堆回归,始于上半年A股的火爆。但股市泡沫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破裂之后,为什么中概股“向往”回家的决心和脚步却没有受到一点障碍?事实上,中国概念股上市冷清和大规模退市是一回事,也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在中国A股,同样的东西可以卖更好的价钱!既然如此,就没必要费半天劲折腾到美股上市,之后再私有化回归。

  中概股集体回归A股这不是第一次,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也曾发生过一次,原因是爆发中概股造假丑闻以及机构利用丑闻做空中概股以渔利。而此次私有化浪潮并没有类似的丑闻出现。合理的解释是,那些过去中国互联网的股市讲给投资者的故事,在实际经营中盈利状态没有达到预期,所以在美国不再受追捧。

  以2014年5月16日上市的聚美优品为例,上市首日以27.25美元开盘,最高股价曾突破39美元。2015年12月底出现暴跌,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股价从10美元以上迅速跌至最低的5美元附近,对比39美元的高点跌幅接近90%。

  在美国股市,依然有大量盈利能力并不高的股票获得看似高得不可思议的股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并不断被验证。反观众多打着互联网高科技概念的中国公司,创新能力略有不足,有些不过是小商品批发市场与互联网的叠加,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被美国投资者抛弃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A股的治理和监管也一直在不断进步,回归A股市场的中国公司要想获得中国投资者的青睐,恐怕还需要在创新和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