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这5年:全方位构建培养体系
从活力无限的网上购物到博大精深的大数据产业;从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到“一扫即达”的共享出行……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世界增添亮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5年来,中国网络科技为何创新迭起?中国互联网经济为何蹄疾步稳?国人生活水平为何大幅提升?追本溯源,其“源头活水”就是互联网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中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也离不开一支人才大军的支撑。
创客赶上好时候
“新事物格外需要用新态度去面对。”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说,作为创业者,她赶上了好时候。
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借助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性地满足了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短短几年,用户数就飙升过亿,更加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创造”新标签。
新兴经济的蓬勃发展,与鼓励互联网人才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近5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创新工作。其中,互联网成为推动国家创新事业的重中之重。全国各级政府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与“互联网+”“双创”等融合发力,催生出大量创新主体,不断拓展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空间。
借助政策东风,创业者也迎来追逐梦想的“黄金时代”。5年来,全国各地设立的“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数与互联网“无缝对接”,集聚区位、资金、技术等要素,显著降低创业成本,为互联网创业者们全方位保驾护航。在政府合理引导下,互联网业界也积极打造平台式众创空间,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入口、流量以及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服务,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开放平台发布的《2016创新创业白皮书》显示,仅2014至2015年间,国内众创空间数量已从50余家发展到2300余家,增长46倍。而腾讯开放平台的注册开发者数量也已累计近600万,合作伙伴总估值突破3000亿元。
根据《2017年互联网创业群体调查报告》,当前的创业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80后”“90后”占据创业者的主流,30岁以内的创业者占比达78%。多数创业者认可当下的创业环境,认为“越来越好,比较有利”。
海归迎来大机遇
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3周年纪念日。3年前,按照北京市打造“一城三街”,聚集高端创业要素的要求,原海淀图书城进行创业服务业态升级,摇身一变,成为如今闻名遐迩的中关村创业大街。
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而创业大街作为新兴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聚集地,被看作创新创业的“塔尖”。“塔尖”的形成,海归人才功不可没。创立3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累计孵化1900家团队,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有222家。而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聚集的海归创业人才已超过4万人,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业数量最多的地区,吸引的中央“千人计划”人才也达到1188人,占全国的1/5。
“越来越多的海外归国人才在中关村创业,这里已经聚集了一批成功进行国际化的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
中关村的外籍人才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从原索尼创意设计中心负责人尼可拉斯·努列,到前谷歌高管雨果·巴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互联网人才来到中关村,开启他们创业发展的新道路。
海外互联网人才汇聚中关村,是近年来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筑巢引凤”,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鼓励政策密集推出,中国不断完善移民、签证等制度,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引进海外人才提供有利条件。而互联网则成为大量海外人才回流中国的首选,一项调查显示,在海归青睐的创业领域中,约60.0%的海归选择互联网行业。
从海归回国创业,到“老外”来中国创业,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带着国际化基因来中国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全球优秀互联网人才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在中国互联网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的人才也在走向中国。
构建人才新体系
夯实互联网人才基础,全方位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
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高校根据“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加强“互联网+”领域实验教学,鼓励校企、院企合作办学。同时,全国各级政府也积极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应用培训。加强制造业、农业等领域人才的互联网技能培训。
构建健康合理的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补短板”也是必修课。如今,人才结构不平衡正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其中,网络安全人才缺失最为严重。据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程光介绍,按照当前中国7亿网民测算,中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大约有70万—140万人。
为弥补网络安全人才缺口,保障中国互联网健康发展,早在2015年上半年,中央网信办就会同教育部开展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试点示范,并将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纳入试点示范首批高校。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印发文件,决定在2017年-2027年期间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通过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等,从政策、投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国内公认、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网络安全学院。
人才乃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互联网领域,人才更是其长远发展的根本支撑。过去5年来,正是由于不断优化人才制度体系,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中国互联网才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未来,中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人才战略必将继续作为其有力支撑,更好发挥“源头活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