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原高铁的“四朝元老”:工作上争毫厘 对家人“差千里”

17.06.2020  14:46

  禹州工区雨中搞了个防汛演练 阚力 摄

  中新网许昌6月16日电(阚力)“11年来,工作上我是毫厘必争,对家人却‘差之千里’。”从中原地区首条铁路线郑西高铁,到如今的郑万高铁,“老铁路”齐红军见证了中原高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速历程,被同事誉为中原铁路线上的“四朝元老”。而他自己,也成为一名毫厘必争的维修工长。

  齐红军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今年43岁的他是许昌长葛人,半年前调任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任禹州综合维修工区工长。位于许昌市的禹州站即是郑万高铁线上的重要一站。“这是自11年前“北上”后,第一次向家的方向靠拢,即便如此,也很少能够回家。”齐红军16日在禹州工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09年,齐红军开始参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条高铁——郑西高铁的相关建设。此后,京广高铁、郑焦城际和郑万高铁,他都参与到了工程建设前期介入、联调联试及后期的高铁运营养护维修工作,并担任工长。

   毫厘必争的维修工长

  当了11年的工长,让齐红军总结了一套高速铁路维修养护的原则,总结一句话就是“对设备状态的毫厘之争”。在工区推行“高、精、严、细”的养护作业模式高标准,精益求精,严把质量观,精雕细刻、精细管理。对薄弱重点设备检查分析,查明原因,追根溯源,找出病害的源头。

  2016年7月郑焦城际开通一年,郑焦城际上、下行k27+000-29+500间病害较多,动检、轨检车成绩多次“亮红”。作为工长的齐红军看在眼里,却并未急在心上。根据多年的高铁维修经验,齐红军认为,找准病源、有效根治才是面对病害多发地段的有效处理方法。

  为总结高铁有砟轨道设备变化规律,快速找出病害点,齐红军针对管内动检、轨检车的出分处所,认真分析振动图纸,确定准确的病害地段和病害类型,并带领班组对动检、轨检车成绩较差的地段进行现场核对,每20米在钢轨轨腰进行上标注,对薄弱曲线采取一米一个点地测量正矢,逐根枕木测量轨距水平,精确的找准病害地点。

  “结合轨检小车地毯式排查,利用电子道尺、弦绳、小板尺复合,准确定位出分处所。”齐红军说,在一整套精检慎修的“组合拳”之下,管内线路动检、轨检车成绩迅速提高。

  正在禹州综合维修工区工作的齐红军。阚力 摄

   维修工区里的暖心大哥

  在一次路外防洪清淤的作业中,齐红军发现一位工友干活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也不集中,了解情况后得知工友因休假完毕,无法回家照顾病重的老父亲病重。

  “考勤制度固然需要遵守,但是亲人的健康更重要,我当时让他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回家。”齐红军当时有所考虑,等工友的老父亲病情好转后,再让他把班补回来即可。齐红军对待工友如家人,工友们对他是赞誉有加。

   对家人“差之千里

  连续11年的工长生涯以及连续6次获得段“先进生产工作”的背后是齐红军与家距离的越来越远。

  从郑州到武陟,再到修武西,几次工作的调动齐红军离家越来越远。这11年,也正是中原高铁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过程,一条条中原高铁线贯东西、通南北。

  “每次工作调动都是对父母及妻儿的愧疚,因担任工长工作责任重大,需要长时间的留守岗位,很多时候不能回家照顾父母及妻儿。”提及自己的家庭,齐红军稍有沉默。

  2017年5月至12月,齐红军的母亲因病住院手术,需要卧床休养。彼时,看着为此事发愁的齐红军,妻子张凡毅然决定辞掉自己的工作,为他分担照顾母亲的重责。

  “我有一个好妻子,没有她就没有我工作上的众多成就。”齐红军告诉记者,每次回家妻子都是那句“家里很好”,让他专心工作,守护好自己负责的铁路,照顾好工区的工友。

  在与记者交谈中,齐红军多次提到愧对父母、妻儿。他说,自己的儿子今年上初三,马上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而他却没有时间关心辅导儿子的学业。

  “铁路人的背后,是家人的无私奉献,是他们默默支撑着一线铁路人投身铁路事业。”采访结束时,齐红军感慨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