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做客中原大讲堂详解《国学与智慧人生》
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做《国学与智慧人生》讲座
什么是“国学”?
“国学”包含哪些内容?
如何从“国学”中获取智慧人生?
11月1日下午,由河南省社科联、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和昌大讲堂、大河网承办的“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公益系列讲座之第十讲在河南博物院如期开讲,王杰教授为大家带来的讲座《国学与智慧人生》,不仅使观众进一步丰富了国学知识,提升素养,而且深切感悟到了人生的内涵,从而获取智慧的启迪。
首先,王杰教授对国学的定义加以解释,他认为“国学”一词,古而有之。在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明清时候的国子监,就是培养国家治国安邦、栋梁之材的学校,这是国学最原始的含义。现代的国学就是以儒道佛、经史子集为主的中国学术和文化的全部。他认为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就在于国学等同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下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民间到官方,国学之风无不是扑面而来,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那么,如何从“国学”中获取智慧人生呢?王杰老师认为:
第一,要以德为先。
人之所贵,贵在德行。德不足?何以安身立命?何以立足于社会?所以,德行是人和一切生物一切禽兽区别的根本点。人之所贵,德行为先,对一个人来讲,德行就是一个人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德行和能力这两者的关系:德就像树的树根,能力就是树的枝叶,要让树枝繁叶茂,只有把根培育好,浇灌好。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能够受到敬畏的教育,做人的教育,感恩父母的教育等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做官会成为一个好的官员,做商人也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人,就是做一般的平民百姓,也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老百姓,因为从小打下了这么一个根基,让这个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茁壮成长。
另外一个,在德和财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这是困扰每一个人的问题。老祖宗的话,非常智慧,让你关注人这个方面。德本财末,就是每个人身上背负的东西,其实就是身外之物,你的名誉、地位、无限的财富,这些都是身外的东西。但凡这些身外之物可以终身地伴随着你,靠的就是德行,厚德载物,只有德行厚了,品行厚了,才能承载身外之物。所以,做人应以德为先。
第二,要孝行天下。
曾国藩讲,“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教民亲爱,莫大于孝。所以,孝是人伦道德的根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做儿女的今天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好孝自己的父母。中国文化的博爱之处,还在于把对父母亲的爱和孝,推及到社会上的所有的老人。推及到宇宙的一切生命体当中。所以,亲亲人民,人人爱物,把对父母的爱推到社会上,那么,就可以实现孝行天下的愿望了。
第三,要克制贪欲。
礼记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庄子也讲,“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面对短暂的人生,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家庭、亲情、友情、幸福、快乐、平安都重要的呢?所以,凡事莫要强求,强求来的东西,并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要学会知足常乐。
另外,懂得放下。天地一念间,放下是关键。其实,除了生命以外,没有什么不能放下。尤其是现在面对短暂的人生,无穷的欲望,天下兮兮皆为利来,贪字近似贫,懒字近似焚。贪欲无度,牢狱最终自己造成,划地为牢,作茧自缚。人生当中,少一份贪欲,多一份快乐,也是一种幸福。
王杰教授最后强调:“传统是一本教科书,是一面镜子。我们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以古为鉴,可以知得失,兴替,荣辱,这是我们学习传统的目的。当然,中国的文化当中,也有一些封建的糟粕。官本位、权利本位、个人崇拜、奴仆意识、三纲五常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封建的糟粕,我们必须丢掉。去学习一些有正能量、正价值的东西: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旺,匹夫有责……这些才是关键所在。”
【人物链接】
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用笔名叶舟,山东淄博人。同时还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兼宣传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等职务;出版《荀子注释》、《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等著作,主编了《古今中外争鸣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反贪历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