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业“闯”丝路

12.06.2014  13:12
      今年三夏,黄泛区农场喜获双“丰收”。

      6月10日,场部10万亩小麦收割完毕,平均亩产达600公斤,比去年增产15%。

      当日,远在塔吉克斯坦的8000多亩种植基地,迎来了投资后的第一个小麦丰收年。

      河南小麦在国外叫响

      “相邻的两块麦地,长势对比很明显:基地的小麦长得齐整、穗大粒饱;当地农民的小麦长势弱,不成行。”

      6月10日,回国述职的塔吉克斯坦经研银海黄泛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种文生说:“基地的小麦亩产达550公斤,是当地农民产量的3倍左右。”

      近两年,黄泛区农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分别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成立农业投资公司,成为我省第一家“走出去”开办农场的国有大型农业企业。

      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彦亮自豪地说:“成熟的技术人才,标准化的农业生产经验,领先的农作物品种研发能力,是农场‘走出去’,并获得丰收的法宝。”

      种植基地的小麦高产示范田,不仅是农场的招牌,也成为塔吉克斯坦农业种植的典范。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副总理阿利马尔东等多位塔吉克斯坦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前往考察,并号召全国农民学习种植基地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优质高产的小麦良种。

      种文生笑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塔吉克斯坦种植大户到基地学习交流,并主动推广我们的技术和品种。”

      海外种植“苦中有乐”

      塔吉克斯坦与黄泛区农场处在同一纬度上,以“高山之国”而闻名,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南北温差较大。

      “种植基地所在区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刚来的时候不适应,走路都大喘气。”黄泛区农场派驻塔吉克斯坦种植基地的技术员葛红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文化差异、语言不通、饮食习惯等,是外派职工要跨过的一道道难关。

      在翻译的帮助下,葛红根和同伴们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并经常到塔吉克斯坦各地种植大户的农场提供技术服务,得到当地农户的认可。

      塔吉克斯坦水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灌溉设备都处于半荒废状态。去年秋季种植小麦时,黄泛区农场外派人员就遭遇到了“下马威”。

      本来10月份就要播种,但因为雨水少,又无法灌溉,技术人员只能干瞪眼,直到12月份雨水充足墒情适宜才播种。

 

 

      “今年,种植基地加快建设灌溉站,利用滴灌技术,保证基地的农田干旱时能浇上水。”陈彦亮说。

      粗放耕作,是塔吉克斯坦农业种植又一明显特点。葛红根介绍,塔吉克斯坦农民种地,很少施用化肥、农药,农作物和棉花产量都很低。

      他举例说,小麦播种前不整地,播种是人工撒播,每亩地需要麦种30多公斤,田间管理不去杂,小麦每亩产量才150公斤左右。“参加过我们的技术培训后,利用农场免费赠送的播种机精细播种,每亩地麦种不到15公斤,成本降低了一半。”

      今年麦收时,黄泛区农场塔吉克斯坦种植基地和技术员指导过的当地农户的麦田,麦浪翻滚、麦香四溢。“看到丰收的小麦,吃过多少苦都值得!”葛红根说。

      沿“一带一路”走出去

      不仅黄泛区农场,越来越多的河南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积极到海外试水农业投资,并依托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形成响当当“走出去”的品牌。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向河南农业企业前去投资发出了真诚邀约。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国农业“走出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陈彦亮说:“我们计划把农场的现代农业、循环农业、集约农业模式移植到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力争在国外复制建设新的黄泛区农场。”

      省农业厅外经处处长崔亚平介绍,目前我省在境外设立农业企业17家,涉及农牧林等行业和农产品加工、贸易等产业链,覆盖五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

      今后,我省农业对外合作将“走出去”的重点区域放在“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化与他们的农业合作。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要积极到欧亚等国拓展农业开发的新空间,既保证河南的粮食需求,同时利用对方的资源发展壮大,放大河南农业经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