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大有可为——专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高春霄、黄河)“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未来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非常大,可以说大有可为。”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日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说。
他表示,中亚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资源比较富集,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领域仍相对落后。中亚国家希望能够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来实现自身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符合中亚国家当前的需求。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者。和振伟表示,2014年中哈两国就开展产能合作达成共识,随后两国建立了中哈产能合作机制,双方定期举行对话,对话的重点议题之一是项目筛选。双方已初步达成50余个早期收获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68亿美元。其中,聚丙烯生产、汽车组装、粮油加工等项目已经开工,其余多数项目将在今后几年内相继开工建设。
和振伟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常态化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框架下,由两国政府相关机构和部门协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保障合作顺利进行。他举例说,在两国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哈双方就为两国参与产能合作项目人员提供签证互惠安排达成重要共识,有效解决了曾经困扰中国企业的签证难问题,为双方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和振伟还表示,哈萨克斯坦对中哈产能合作很认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哈萨克斯坦的积极响应。他说,“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是哈萨克斯坦根据本国国情提出的发展规划,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符合哈萨克斯坦发展的需求,二者高度契合。
“相信今后哈萨克斯坦在进行工业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将实现从依靠原材料生产向产品加工转变。”他说,“在进一步夯实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未来两国可以考虑打造中哈产能合作的‘升级版’,在精细加工领域进行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
和振伟认为,目前中国与其他中亚国家的产能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他建议,今后可将中哈合作模式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合作中进行推广。
和振伟还认为,国际产能合作能够促进东道国当地就业、增加税收,还能对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帮扶,帮助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和完善工业化体系,帮助其“造血”而不是“输血”。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备注:数据已经核实,来源:商务部部长钟山两会时的记者会实录内容)
对中国企业而言,和振伟表示,境外产业园区可以形成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企业既可以享受园区的政策,也减少了“单兵作战”可能遇到的风险。
和振伟说,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对中亚国家还不够了解,但是很多企业有意愿与中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他认为,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搭建平台,帮助中国企业获得项目信息、联系金融机构,助其更好地“走出去”。
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和振伟表示对此次论坛充满期待,相信论坛一定会让更多国家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地途径和抓手。”和振伟说,“相信此次高峰论坛后,国际产能合作将有新的目标和任务,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大有可为。”
点击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