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发布河南省17个地级市竞争力指数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房价体系——中国转型升级的杠杆与陷阱》”。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作首席研究员,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
中国城市竞争力(河南)报告
近三年来,河南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发展保持稳定。
从综合经济发展来看,产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1.4:49.1:39.5调整为2016年的10.7∶47.4∶41.9,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需求结构方面,投资拉动型经济有所收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放缓,近三年分别为18.0%、16.5%、13.7%,投资结构有所改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1%;要素结构方面,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提升,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5万人,经费支出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河南省地图
总体来看,河南当前仍处在工业主导的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占据额较大比重,可持续竞争力表现弱于经济竞争力,其中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短板。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既需要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的发展,同时又面临了资源环境的约束,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河南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从城市层面来看,郑州是河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优势突出,洛阳和开封表现相对较好,其余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相对落后。未来河南应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抓国家建设第三批自贸区的契机,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引领作用,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美丽河南”的建设目标。
表1 2016年河南省省情信息
资料来源: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现状与条件
现状:从综合经济竞争力来看,2016年度河南省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090,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14位,相比2015年前进两位,这反映出河南经济发展提升明显。从变异系数来看,河南的经济竞争力变异系数排名第13位,内部各城市之间差距相对较小,各城市大多在全国处于中前列。
从宜居城市竞争力来看,河南整体宜居环境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除郑州处于53名之外,其余城市整体表现为中间或靠后水平。从分项来看,河南在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方面具备优势,而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制约河南宜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从可持续竞争力来看,2016年河南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93,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22位,相比2015年进步五位,环境竞争力是制约河南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的关键分项。从变异系数来看,可持续竞争力变异系数排名全国第7位,这反映出河南省内各地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差距较小。
图1 2016年河南省城市竞争力排名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
格局:2016年,河南省城市竞争力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河南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明显,郑州优势突出。河南是中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河南综合经济竞争力一直处于稳步提升,本年度河南省综合竞争力排在全部省区市的14名,仅落后于湖北省(13名),稳居中部地区第一梯队。从城市来看,郑州综合竞争力排在18名,在中部地区也仅落后于武汉(10名)。
近年来,随着郑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新郑机场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开封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未来随着郑州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郑州将可能与武汉共同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
表2 2016年河南省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及分项排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
第二,河南省内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实力比较均衡,但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明显弱于经济竞争力。河南省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较为均衡。河南17个地级城市中,除三门峡市和鹤壁处于中后水平外,其余15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都处于前150位。这说明河南省内各城市之间经济实力比较均衡,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此外,相对于经济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上地位,河南省的可持续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下水平,而宜居竞争力处于全国差的水平。
从城市层面来看,所有城市的宜居竞争力都落后于其经济竞争力,除开封、洛阳和南阳三个城市外,其他所有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都落后于其经济竞争力。
表3 2016年河南省城市宜居竞争力及其分项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
(二)问题与劣势
第一,宜居城市竞争力表现较差,部分城市经济发展“高速度低质量”。从城市综合竞争力来看,河南各城市表现较好。但从宜居竞争力来看,河南在全国省区排名中位于第30名,是最差的省份之一。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宜居环境呈现出强烈的反差,最典型的如许昌,经济竞争力位于较好水平,而宜居环境位于全国最差水平,还有焦作、周口和南阳等城市也呈现出类似特征。这反映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一种高速度而低质量的发展。
第二,生态环境竞争力和全域城市竞争力成为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短板。河南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对上年度提升5名,进步明显,但从总体排名来看仍然处于比较靠后的水平。从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来看,导致可持续竞争力低下的主要是生态城市竞争力和全域城市竞争力,这两个分项中,河南没有一个城市进入全国前50名,且大部分城市处于中间或靠后水平。
表4 2016年河南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及其分项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
(三)现象与规律
河南省传统发展模式与空气环境改善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较低的空气质量影响了河南的宜居环境,从而影响了优秀人才流入,对宜居竞争力造成影响。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河南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30,仅好于河北和贵州。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河南需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宜居环境,积极建设美丽河南。
从全国一般规律来看,发展过程中投资驱动特征明显的地区存在空气质量问题,而空气质量也都影响了地区的宜居环境。除河南外,河北、山西和湖北等省份也都存在空气质量环境等问题,在PM2.5指数方面在全国处于较差水平,而这些地区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特征也比较明显,而宜居城市竞争力也都不同程度受到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全国处于较后水平。对这些地区来说,应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绿色发展。
郑州
(四)趋势与展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和河南自贸区的设立,给河南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开放的作用日益彰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代表的河南城市正成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未来在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河南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将实现进一步提升。
(五)政策建议
战略回顾:近年来,河南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得到长足发展,郑州机场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实现河南所有县(市)城20分钟上高速,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河南省积极推行区域协同发展,郑汴一体化不断推进,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之一。河南自贸区成为国家第三批设立的七个自贸区之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开放的作用日益彰显。
洛阳
政策建议:河南城市综合竞争力区域差距较大,未来的城市发展主要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在资源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过程中,中心城市要做好带动与辐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郑汴一体化过程中要处理好郑州的极化和辐射作用,逐步改变郑州强开封弱的基本格局,推进郑州和开封两城的顺利融合。
在可持续竞争力上,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资源环境的强约束下,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推进能源革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最终实现美丽河南目标。
开封古城
【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报告主编:倪鹏飞研究员,此为区域报告(中部地区)之一,执笔人:郭晗,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成员。】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