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药品价涨警示放权之后别“放拳” 目

09.06.2015  10:22

  评论员周明华

  6月1日国家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后,药价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话题。6月7日《北京晨报》说,自本月1日之后,有西安市民发现,该市几大药店的心脏病常见药品地高辛片价涨10倍。原因何在?与药价改革有直接关联吗?其价格暴涨背后是否存在市场操纵价格的违法行为?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常峰说,从涨价的直接原因看,地高辛片属于低价药品,原料药全靠进口,与药价改革没有直接关联。

  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这双无形之手调控药价比政府这双有形之手更有力、更科学、更有效。但面对着目前市面上个别常用药品价格混乱,特别是短短几天10倍暴涨,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足够警觉。据之前的媒体报道称,这样的乱象表现为:同一种药品在不同药店的售价相差很大;有些药品成分相同,名称不同,价格差距却很大;还有一些药品换个包装就涨价,而一些廉价“老药”,近几日瞬间撤柜隐身……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这既是贯彻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将药品视作一种商品,最大限度地尊重市场规律,让药品价格不断地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让市场发挥其无以可比的调节作用,也是缓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举措。这一策略向深度掘进,也是顺应新医改实施细则跨过改革深水区的必经之途。

  不过,药品虽属商品,但它前面却得加上“特殊”二字。把药价大大方方地交还给市场去调节,却应以健康的药品流通和监管的环境为前提。如果这样的环境尚未形成,那么政府放权就可能造成一些药品的药价趁势放纵一把,局地药价震荡几乎一夜之间即可形成。拿地高辛片来说,原来的1瓶6.7元突然暴涨到68元,十多年能生存下来,说明其有利可图,咋就挺不过“六一”呢?专家说暴涨与药价改革无直接关联,显然难以说通,要知道,原料药全靠进口,并非这几天才发生的事儿。可见,这家药厂及药商突然涨价,并未按常理出牌,有违药品引入市场机制的初衷。

  而且这不像是极端个案,如果监管之拳不及时挥至,恐怕更多的药品会跟风涨价。这些药品厂商之所以敢这么做、能这么做,瞅准的还是一些地方在监管上易犯小毛病。早在1992年至1996年间,我国就尝试放开药价,但很快因药价无节制暴涨,政府那双有形之手不得不又重新伸到管制现场。10多年来,政府实施药品降价大约有30次之多吧,可百姓仍感药价虚高。加之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灰色利益链,久未被法律之拳砸碎。因此,绝不能因监管不力,让放权之后的诸药品价格呈现脱缰野马的失控之势。

  药品连接千万家,攸关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谓重如泰山。当然,药价监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在我国,在“药价虚高”的老毛病尚未治愈的情形下,需要警惕重蹈“一放就乱”的覆辙。果真如此,不可能像之前一样说管就能管得起来的。毕竟这次药改涉及到几乎所有药品,牵涉全部厂商和医院,环节众多,面广体大。需要从国家层面予以制度布设,确保药价放权并非“放拳”,防止监管之拳失职后缩。而今闯入公众视线的“地高辛片价涨10倍”,我们不妨将其视作一个好好解剖的负面标本,并公开查处结果和涨价细节、代价,震慑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