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见证 “涅槃”之路
|
——河南省郑州市疏解不动产登记“堵点”纪实 |
2018年12月26日,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金水区分中心业务大厅秩序井然,前来办证的群众十分从容。吴国强 摄 |
2016年10月,如“潮水”一般涌入的办事群众,将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金水区分中心业务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吴国强 摄 |
疏通办事“堵点”,消除群众“痛点”,不动产登记事业一直在努力。从2016年8月开始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至今,时光匆匆却自有铭记。透过两张分别拍摄于2016年和2018年的照片,河南省郑州市不动产登记走出的“涅槃”之路,在人们眼前清晰显现。
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金水区分中心。两年前,因办证难、办证慢,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办事群众几乎将办事大厅挤爆。照片中,墙上所悬挂的“高效”两字,显得分外刺眼。“郑州28天仅发42本证”“房本之争”“二手房肠梗阻”“一套房交易要12个步骤”等媒体报道将郑州不动产登记推向舆论中心,一时间郑州不动产成为全国不动产登记行业关注的焦点。
而两年后,同样是在金水区分中心,随着以“三窗合一”为代表的不动产登记改革在郑州成功落地,这里早已变了模样。“以前买卖一套房,最少要折腾12趟,现在跑一趟、递交一份材料就能搞定。不仅‘双抵押、双注销’没有了,而且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能‘同城通办’了。”作为两张照片的拍摄者,从2016年起便持续跟踪报道郑州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大河报》记者陈骏有着这样地感慨。
郑州市不动产登记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来,郑州不动产登记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认真剖析“堵点”原因,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改革,推出了一系列不动产登记新举措,行政效率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
不被历史遗留问题“卡脖子”,疏解政策“堵点”
回首郑州不动产登记实施初期群众“排长队、多跑趟、办证难”,郑州市不动产登记部门负责人坦言,登记部门难就难在历史遗留问题缺少明确政策,这是如“卡脖子”般的“堵点”。
“为啥能交易,却不能登记?”“房管局都办完了,就差出证了,凭不动产为啥不给俺办?”改革初期类似于这样的质疑声,每天都会在郑州各不动产登记分中心响起。郑州市许多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虽然颁发了房产证,但房屋所占土地没有权属信息,房屋、土地信息无法挂接;有些小区未严格履行开发建设相关手续,甚至少数开发商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群众长期无法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政府不出政策,群众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郑州市政府正视历史、直面问题、本着“信守政府承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原则,勇于担当,在全面排查清理的基础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证缴分离”原则,陆续出台了《关于处理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相关问题的若干意见》等5个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文件,系统性构筑了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彻底解决了“因土地、规划、竣工验收等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问题,扫除了制约不动产交易登记顺畅发展的58处政策“堵点”。
“只要权利人拥有合法的权属证书都要认账,并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郑州市政府向市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已一一兑现。如今在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有一条专辟的绿色通道为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小区业主办理不动产登记,问题小区实现了“应办尽办”。据了解,目前郑州全市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障碍已基本得到解决,以往一大批分散登记导致不能正常办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问题成为了历史。曾经办证遥遥无期的二七区绿云小区、中原区开元银榕、嵩岳小区等小区居民,多年“心病”终于得解。
抓党建聚人心,疏解队伍“堵点”
对郑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来说,不动产登记实施初期机构队伍建设也着实棘手。
简单说,就是“两个不相适应”——登记人员能力素质与工作需求不相适应。人员来源多样,成份复杂,从事过房屋、土地登记的人员比例较低,大多数人政策法规把握能力不强,业务办理速度不快;机构设置与“改革初衷”不相适应。
不动产登记改革初衷是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产权保护,却因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存在交叉、重复,导致产生“双抵押、双注销”等问题。
郑州市不动产登记部门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为突破口,打破行政构架局限,实现了转隶部门人员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队伍的有效管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支部与市不动产抵押办公室党支部合并成立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党总支,下设13个基层党支部,制定“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党总支议事规则”,增强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聚人心、强队伍、促改革,通过这一做法,郑州不动产登记部门不仅破解了在机构整合“阵痛期”单位存在的“软散小”难题,还从制度上确保了新、老国土人“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用”,同时杜绝了工作“两张皮”,为不动产深化“放管服”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党建引领’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和内部改革上,更要让我们的服务对象切身感受到党建引领所带来的成效。”郑州市不动产登记部门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所属业务大厅和网点,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党员先锋骨干作用,从2018年8月开始,全市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了“党员示范岗”,通过动态调休的方式确保了“中午不间断办理业务”的制度,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受到群众的称赞。
密切部门协作,疏通信息“堵点”
回望不动产登记实施初期,“信息孤岛”也给群众办事添了不少“堵”。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各自使用自己的工作专网,系统之间不匹配,权籍调查和数据整合进展缓慢,再加上部门间沟通不畅,协同不够,群众为核对信息不得不来回奔波于两部门之间,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两年间,通过密切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孤岛,郑州“不动产登记”跑出了三次“加速跑”。
2017年初,建立部门协作机制。郑州市国土资源和房管部门共同建立了以“联席办公例会、信息共享、热线联系和资料共用”为核心的部门协作机制。两部门多次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共同协商解决遇到的共性问题;对个性问题,通过热线联系机制得到快速解决。
2017年7月,房管、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受理登记。郑州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房管和国土资源部门间的联合受理,交易登记环节明显减少,办理时间明显缩短。
2018年10月,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税费征缴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水电气暖同步过户。 7项业务实现了“1小时办结”,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办结时限由省政府确定的7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全业务实现了同城通办,提前完成了河南省政府确定的改革目标,受到了通报表扬。
为破解“信息孤岛”,2016年10月,郑州市政府统一部署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017年7月,市政府拨出6000余万元经费,保障市本级权籍调查和数据整合。2018年9月,为适应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需求,郑州市再次加快推进数据整合,为实现房屋交易、税费征缴、不动产登记信息从受理到办结,全流程实时互通共享。
眼下,郑州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已驶入快车道。54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可实现在线办理,在网上开展预约、预审、进度查询、在线缴费、在线邮寄、在线权籍申请等业务,预告登记已实现“网上申请、自动审核、现场核验、当场发证、只跑一趟”。2018年8月,“网上首登查询业务”开通,权利人可及时查询到个人名下房产办理首次登记情况。
不动产登记部门与金融机构也实现了深度融合。随着不动产抵押电子登记证明的启用,企业和群众办理抵押贷款业务时间从“周”跨越到“小时”。2018年10月10日,中原银行顺利完成首笔不动产抵押电子证明模式下的抵押贷款业务,从贷款合同签订到正式放款仅用8个小时。
打破部门界限,一枚公章“管到底”。2018年11月,“郑州市房屋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公章正式启用。后续水电气暖等联动过户,百姓只需排一次队、递交一份材料。
多措并举,疏通硬件“堵点”
在不动产登记实施初期,“环境差”也常常被办事群众吐槽。
郑州市不动产登记大厅面积不足600平方米,设备严重不足,设置在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分中心也大多窗口少、面积小、环境差、设施不全,办理业务需要现场取号,凌晨排队现象较为普遍,少数登记网点甚至因群众排队导致交通堵塞。
对此,郑州市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满意”目标,不断优化办事环境。
开展微信预约、免费复印、办结短信提醒、网上交费等服务。微信预约服务,让群众现场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在线咨询、网上预约、证书快递送达机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业务。
改善硬件环境。2017年3月以来,市政府先后投入巨资,加快不动产登记硬件设施建设。主城区内新建5个不动产交易登记服务大厅,各个大厅统一设置“咨询辅导、网签备案、综合受理、后台审核”等功能分区,配置自助查询机、便民终端、电视等设备,部分大厅实现了等候区与办理区分离。
服务窗口前置。在全市21家银行开设28个抵押便民服务窗口, 通过登记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互通对接,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同时将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窗口前置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此举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