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记者探访北京“河南人之家” 120多万在京河南人有个“家”
在家千般好,来京也不难。这是在北京卖鸡蛋灌饼的信阳息县人向广雷去年以来最大的感受,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家”:去年8月,女儿上小学需要营业执照等五证,他跑了两个月只办下三证,来到“河南人之家”,不到10天的时间,“家”里人就帮他办齐,女儿顺利地上了学;亲戚有了家庭纠纷,他来到“家”里咨询法律事宜,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女儿的身份证丢了,赶紧到“家”里补办,省下了不少路费……
“我来北京19年了,过去有了难处不知道该去哪儿诉说,现在‘河南人之家’就是我的家!”向广雷由衷地说。
向广雷的“家”就是在北京120多万河南人共同的家——“河南人之家”。这个“家”,是在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提议下成立的,也叫河南在京务工创业人员服务中心;这个“家”,是温馨的港湾,来这里可以诉说创业艰辛,寻求帮助依靠,吸收信息资讯,凝聚奋斗力量,亲身感受来自家乡人的关爱和温暖。回“家”可以享受哪些服务?两会前夕,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搞好服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坐落在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北路附近的“河南人之家”。5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一边摆放着二代证办理漫画“五步走”流程展示架,另外一边的免费取阅栏上摆放着法律知识、劳动合同等15种服务群众小册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群众送来的10面锦旗,一面面锦旗后都是一次次温暖贴心的服务。
2014年7月8日,80多岁的封书伦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河南人之家”。原来,老家在南阳的封老太太随家人长期在北京居住,家乡派出所通知她尽快回去办理二代身份证,但老人腿脚不便,这可愁坏了全家。听说“河南人之家”可以办理,儿子赶紧陪她一起来。工作人员杨溢特地为她优先办理,采集照片时,帮老人梳头,整理衣服,照完还扶着老人上厕所。办完证,老人拉住她的手,不住地说,“闺女啊,这儿真像家一样。”不久,老人的儿子专门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便民利民温暖贴心”,“这是我母亲一再嘱咐的,必须送到。”
“河南人之家”成立后,在京河南老乡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能否不用返乡就能补办身份证。“家”里人多方协调,在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去年4月10日,“河南人之家”开通二代证办理业务,最快10天,在京老乡就能拿到自己的身份证!近一年来,“河南人之家”受理二代证申领业务1538起,感激的话写满了厚厚的两本留言簿。
在北京建立娘家组织——“河南人之家”,全心全意为在京河南人做好服务,这个温暖的“提议”,是两年前的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河南省长郭庚茂在与河南在京务工人员座谈时,明确提出来的。河南省政府驻京办立即响应,并把成立“河南人之家”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2013年12月12日,“河南人之家”成立,这也成为全国第一家由政府牵头设立、提供综合协调服务的为在京人士服务的组织。
一年前的3月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与省长谢伏瞻、常务副省长李克等省领导,专程来到“河南人之家”进行调研,再次要求把关爱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办理二代证只是“河南人之家”开展的众多公共服务内容之一。“河南人之家”针对在京群众的实际需要,为老乡们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应急帮助等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一年来,“河南人之家”通过网络、热线和服务厅接待13000多人次;通过举办就业培训和业务技能讲座,帮助30多位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就业;帮助10余位在京遗失财物的群众安全返乡……“河南人之家”已搭建起一个综合的多渠道开放窗口,确保“家门”永远向我省在京群众敞开。
当好桥梁,让服务“综合、管用、有效”
架好北京与河南的桥梁,做好群众与党委政府的纽带,也是“河南人之家”一直努力的方向。
信阳市潢川县的李悦希望把他的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开到北京来,通过老乡介绍,他来到这里咨询相关事宜。“家”里人多次给他介绍有经验的老乡和律师,解决了他的园林绿化进京《备案证书》、《北京市建筑业企业档案管理手册》等相关政策性备案工作。
“河南人之家”负责人刘朝霞介绍,筹备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综合、管用、有效”的服务原则。“河南人之家”集中收集了有关在京衣食住行学医游等信息组成信息库。遇到来电来访咨询,不是简单地告知咨询电话,而是一步一步详细告诉老乡需要拿什么材料,该怎么去做。偶尔遇到信息库盲点,也会及时补充,并向老乡回复查询结果。
2014年春节前,在京河南创业人员王刚想为他的车辆办理车牌转移手续,可经多方打听,也没有了解到具体的办理流程。听老乡说起“河南人之家”,他拨通了“家”里的咨询电话。第二天,“家”里人就给他打来电话,告知办理相关手续的详细流程。按照这个流程,王刚很快办好了,高兴地开着车回老家项城过年去了。
当好后盾,建立维护权益的“后援团”
在外打工,务工人员最害怕的就是出现拖欠工资、劳务纠纷等问题。他们往往不知道去哪儿申诉,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河南人之家”为群众撑起坚强后盾。
2014年7月,在京承揽工程项目的周口人韦工厂,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河南人之家”求助。原来,他带着十几名老乡负责北京一家单位后勤用房的安装门窗玻璃隔断工程,但完工快一年了,承包商仍拖欠16万元的工资,他多次讨要没有结果。
“河南人之家”一方面给他联系律师,指导他补齐案件有关材料,一方面与承包商进行沟通协调。经过多次调解,承包商很快付清了韦工厂和老乡们的工资。韦工厂深深感到“河南人之家”就是在京务工人员实实在在的家。
做好这样的维权事情,离不开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河南人之家”联手18个省辖市驻京联络处、多家律师事务所及河南在京社会组织、豫籍在京企业家、北京市部分职能部门等组成“后援团”,老百姓有啥难处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对应的协调组织机构。
北京道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士琦每周都会去中心“坐班”,免费为老乡们提供法律服务。“有了‘河南人之家’这个平台,建立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去年免费接待河南老乡的案件达84件,整体比上年翻了一番。”孙士琦说。
一年来,“河南人之家”受理法律咨询500多人次,立案并结案的各类案件100多件,帮助群众挽回经济财产损失2100多万元,维护了在京河南老乡的合法权益。
省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高保群说,成立“河南人之家”,这凝聚着省委、省政府对百万河南在京务工创业人员的关心关爱。做好为在京务工创业人员的服务工作,这凝聚着社会各界力量对在京河南群众的深情真情。我们要把“河南人之家”这个平台建设好,为更多在京的河南群众提供帮助、支持,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里。(记者 李红 通讯员 陈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