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家提醒 心理问题会盯上这三种人

28.04.2015  12:05

   中新河南网郑州4月28日电 记者从4月24日起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15年第十一届年会上了解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即使意识到,也因为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较少,难以引起重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据悉,斯坦福大学的中国经济专家罗思高说,在中国农村,有超过70%的儿童在标准化测试中表现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比如自闭、焦虑和抑郁。

  “儿童时期是人生性格的形成期,这个阶段的儿童与父母进行爱的互动,学习榜仿父母,在父母的教育下培养和唤醒心理的正能量,从而获得心理发育。”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儿少科主任郭素芹博士解释,“这个阶段对成年后是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

  父母的外出打工,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仿佛是“天降横祸”,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且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因为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大不如前,感到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闭、焦虑和抑郁,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纠正,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心理坑洞”。

  另外,留守儿童如果长时间缺失关爱和教育,安全感没有被满足,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发育停滞现象,例如:人在生理上到了28岁,心理的某些方面可能还会停留在14岁的年龄,心理幼稚也成为成长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和城市剩男的心理问题

  根据国家农业部统计,2009年全国有1.3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广大农村,“丈夫外出妻留守”的家庭生活模式普遍存在。

  据调查显示,有81.6%的妇女认为丈夫外出后对家庭及婚姻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要独自承担生活压力,独自照顾老人孩子,承担繁重的农业和家务劳动。这一切给留守妇女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无法得到及时的排解和安慰,性格上渐渐变得孤僻,内心感到孤独,随之而来是安全感缺失、情绪低落、烦躁焦虑、压抑等连锁负面情绪,最为明显的是哭泣的情况明显增加。

  由于夫妻长期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见过世面的丈夫回到家中,难免会因为生活习惯、价值观等不同而对“见识短浅”的妻子心生嫌弃。据民政部门的统计,在农村离婚人群中,因为丈夫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比例高达六成以上。留守妇女多以丈夫为生活、精神依托,一旦离婚,必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严重的心理创伤。

  “据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理论,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王传升博士说,“性压抑会引发心理障碍,诱发人死的本能,即虐待、攻击、伤害、破坏的本能。”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如今30岁以下男性的人数比女性多出约2000万。剩男由于长时间的性压抑,很可能有一部分不善于自我身心调节的人群,会出现心理障碍。当前,社会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中,其背后常会有剩男的事实。剩男问题,诱发人性的黑暗面,诱发攻击、伤害行为,破坏家庭,伤害他人。

  缺失心理调节能力职场心理问题

  职场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压力。员工的压力可能来源于工作本身,也可能来源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压力过大会引起很多消极反应,比如容易疲劳、沮丧,记忆力、创造性下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还可能产生各种身体反应。

  在某些特定的时期,职场中还存在心理危机,比如企业裁员、并购以及员工遭遇空难等灾难性事件。这时,员工会产生弥散性的心理恐慌。

  然而,职场人员大多没有积极寻找适合的心理医生来帮助自己,常采用不恰当的宣泄方式,如酗酒、拿家人撒气、高速驾车等。这几种宣泄是非常危险的,不仅解决不了心理问题,反而会增加其他麻烦,影响身体健康,从而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以上诸如此类的种种心理问题,求助专业医生的人极少。一方面,中国社会里,“心理问题”是骂人的流行词语,这个词语有侮辱性、攻击性、贬值性。另一方面,人们认为患“心理问题”就是换了“精神病”,是不可救治了。所以,人们对求助精神科专业医生是个忌讳。其实,心理疾病,如同人的感冒一样,是人的暂时性心理问题,如烦躁、攻击、压抑等情绪,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是可以缓解症状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爱的伴伴,教育的激活,还需要心理的疏导;农村留守妇女和剩男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爱的归属,还需要心理的导航,心理密码的提供,心有灵犀的疏导。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天下无敌的人,我们身体或精神的深处,都会有脆弱的一面,都会有困扰,都会有心理纠结,放下去找心理医生的偏见,并且认为,去找心理医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生命,理解生活,寻找更高品质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好起来.(马艳梅 通讯员 黄洪勇 许云)

专家提醒:精神疾病首次发病是治疗关键

中国精神疾病总负担排名第一 专家呼吁重视预防

从国内外“脑计划”看河南精神卫生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2015年会在豫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