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济源市就业形势分析
上半年,全市经济基本处在平稳运行区间,全市就业情况表现良好,未有大的波动。但工业、投资等部分指标增速略有回落,房地产市场低迷,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部分企业出现订单不足,开工率不下降等问题,受此影响,下半年全市就业形势也会不容乐观。
一、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趋稳
截止5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32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0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947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7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470人,新增个体工商户2482户,带动就业7446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通过对全市产业集聚区及重点企业用工情况调查,今年以来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就业岗位约2.26万个,与去年同期比,需求下降0.42%。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约4.02万人次,同比上升33.58%,总体表现为劳动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二三产业从业需求比重上升。据统计,全市就业岗位中第二和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岗位占岗位总量的99.47%,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需求人数占需求总数的54.36%;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旅游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需求人数占需求总数的30.48%。第三产业需求比重为44.59%,同比上升22.17%,环比上升1.71%,由于三产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需求持续攀升。主要因为从事三产劳动者流到性大,员工流失快,再加上宏安豪生酒店、东方建国酒店、信尧购物广场、大张、大润发超市等商业服务企业的入驻,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社会新增就业人员逐年在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
3.外来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本年第一季度外来人员5221人,比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4.46个百分点,占求职总人数的16.41%,吸纳外地市劳动力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市的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富士康精密机械自动化和新增产能、重庆力帆电动汽车、巨力钢丝绳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 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吸引了外地人员到我市就业。
4.经济下行形势下隐性失业增加。上半年全市对冶炼、化工、电子电器、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玻璃制品等行业和餐饮服务中的22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正常运转、人员流失较小、人力资源储备上略有需求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68%;处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职工待岗在家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7%;效益较好、仅在技术岗位上存在一定缺口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5%。
二、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呈下降趋势
2015年全市经济开局低迷,主要经济指标下滑较大,GDP、工业增加值等指标一季度处全省末位。指标的下行,预示着实体经济的经营困难,工业企业订单不足,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融资困难;房地产市场寒意一片,销量大幅下滑;建筑业受房市低迷影响,开工率不足。种种因素造成多个行业红火向上局面不在,直接导致企业从业人员工资在下降。
造成工资下降的几个因素:工业企业,原来企业满负荷生产,加班多,节假日不休,奖金多;现在能正常上班就不错了,工作量大幅降低,与工资钩的绩效那块就少多了,这种现象以中小型工业企业最为常见。房地产企业的人员主要和房屋销售业绩挂钩,房子卖不出去,提成就没有,收入大大降低。建筑业企业因受市场和资金约束,开工不足,建筑工人大量富余,工资水平也随之下降不少。
三、上半年全市企业用工基本稳定
二季度全市企业用工调查共抽取了30家用工企业,涉及采矿业2家,建筑业5家、服务业企业11家、制造业12家单位。主要针对企业本季度用工情况、企业招工不足原因、企业预计用工情况、普工薪酬情况等项目开展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二季度企业用工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变化。
1.企业用工人数保持稳定。30家用工企业季末从业人员共计20180人,其中,劳务派遣人员148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3%,农民工692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4.3%。分行业看,劳务派遣人员占比重最高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54%,农民工占比重最多的为建筑企业占66%,其次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0.4%。
2.生产任务不足成为企业本季末较上季末用工减少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30家企业,有5家是因生产任务不足,有8家是因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有3家是因工资水平达不到员工预期,有7家原因选择的是其它。从行业看,制造业企业用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任务不足和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建筑业主要是因项目开工不足,服务业主要是成本上升,经营困难,用工成本提高加重了企业运行负担,也加快了人员流失。
3.季节性用工成为用工增加主因。调查显示:企业本季末较上季末用工增加的主要原因中,有1家选择经济效益向好,扩大经营;有5家选择季节性用工;有1家选择生产成本下降,有3家选择其他原因。季节性用工成为用工增加主因。
4.普工月底薪情况。调查显示:普工月底薪2000元以下企业数有23家;普工月底薪2000元至3000元企业数有5家;普工月底薪3000元至4000元企业数有1家;普工月底薪4000元至5000元企业数有1家。从整体来看普工月底薪工资都偏低。
5.普通和高级技工成为企业主要需缺工种。调查显示:普通技工和高级技工需缺的共计21家,成为企业需缺的主要工种。
6.“招工难”问题不是不是困扰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有11家企业选择了不存在“招工难”,还有16家选择的是“招工难”不严重,看来“招工难”问题并不是困扰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从调查看,有21家认为“招工难”同比变化情况和去年变化不大,有过半的企业认求职者薪酬期望过高是造成“招工难”的主要诱因。
四、劳动力需求状况
市人社局调查资料显示,从产业需求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需求人数较多,占总需求人数的99.35%;第一产业需求人数只占需求总数的0.65%。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从行业需求看,用工需求最大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旅游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用人需求比重总和达76.51,是市场岗位需求的主导行业。从用人单位需求看,企业的用人需求9962人,占总需求的72.88%,个体经营组织的用人需求3641人,占总需求的26.44%,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的用人需求66人,占总需求的0.48%。企业用人需求仍占主体地位。从职业需求情况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所占比重分别为44.06%,33.24%,合计占总需求量的77.30%。
五、存在问题
全市就业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破解。主要表现为: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今年全市人力资源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相比,岗位缺口达2.7万人,由于全市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强,造成对就业带动能力较弱,就业总量仍供大于求。同时总量压力下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复杂,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难以适应经经济转型需要。
二是经济增速放缓与转方式调结构双重压力叠加。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加大,经济增速趋缓大大减弱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如建筑、开采、机加工等行业用工岗位锐减。同时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深入推进,都将造成规模性岗位失业,双重压力叠加将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与就业质量偏低两大问题凸显。中小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当前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提供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发展前景与新生代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不适应,就业吸引力有所减弱。
五、下一步全市就业工作安排
下一步,全市将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要抓好经济转型发展。继续把就业优先战略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在谋划“十三五”规划、推进招商引资等方面把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作为重点,把扩大就业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调动各方面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二要抓好就业政策完善。继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建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奖励标准,对就业困难群体给予实物补贴、对初始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创业奖励、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进入市政府设立的孵化基地的创业者给予适当租金减免等。三要抓好创业扶持载体建设。主动搭建平台,定期在高新区孵化基地、西安交大济源创业园区举办创业投资对接会,使创业项目所在方、创业者、投资公司三者直接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创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四要抓好招聘活动促进就业。继续大力开展就业促进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周”等一系列活动,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之间的平台,促进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