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15年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2015年,三门峡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结构、抓特色、转方式、增收入”,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2015年三门峡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46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9.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均增长5.0%,增速居全省首位。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农资市场运行平稳,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加快。
(一)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1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农业部门安排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狠抓田间管理及各项关键措施,加之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全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据统计,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253.77万亩,同比增长6.8%;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1.57万吨,较上年增长19.9%,比往年粮食产量最高的2012年增长8.4%;亩产也创历史新高,达到282公斤,比上年增长12.4%,比往年最高年份2012年的262公斤提高20公斤,增长7.6%。
(1)夏粮获取大丰收。 一是夏粮面积增幅较大。2015年三门峡市夏粮播种面积119.73万亩,同比增加13.05万亩,增长12.2%,因面积增长使夏粮总产增加3.39万吨。二是夏粮亩产创历史新高。夏粮平均亩产308.9公斤,同比增加49.3公斤,增长19.0%,因亩产提高使夏粮总产增加5.90万吨。三是夏粮总产增速居全省第一。夏粮总产量达36.99万吨,同比增长33.5%。
(2)秋粮获得好收成。 2015年三门峡市秋粮面积达134.04万亩,同比增长2.4%;秋粮亩产258公斤,同比增长5.5%,比历史上最高的2012年低1公斤;秋粮总产量34.58万吨,同比增长8.0%,创历史最高水平。
2 、棉花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由于棉花的价格偏低,比较效益下降,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棉花产量下滑。2015年三门峡市棉花面积2.2万亩,同比下降9.8%;棉花产量0.11万吨,同比下降7.9%。
3 、油料产量大幅增长
2015年,三门峡市油料面积22.76万亩,同比增长14.5%,油料总产量达3.61万吨,同比增长22.8%。其中:油菜籽面积9.73万亩,同比增加3.57万亩,增长58.4%,油菜籽产量1.41万吨,同比增长74.0%;秋季油料面积13.03万亩,同比下降5.1%,秋季油料产量2.20万吨,同比增长3.4%。
4 、烟叶生产稳步增长
烟叶生产一直是三门峡市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领导重视,烟农生产积极性高。近年来,三门峡烟叶生产坚持走质量兴业之路,继续推行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烟区的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烟叶生产稳步增长。2015年三门峡市烟叶面积26.61万亩,同比增长1.4%,烟叶总产量达到4.17万吨,同比增长6.2%。
5 、蔬菜产量较上年增长5.0%
为持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三门峡市按照“一增二建三发展”的要求,即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发展设施蔬菜及特色单品种蔬菜和高海拔越夏蔬菜生产,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努力提升种植效益,推动了全市蔬菜生产的稳步发展。据统计,2015年全市蔬菜总产量(含食用菌)达115.69万吨,同比增长5.0%。
6 、水果总产量稳居全省首位
近年来,全市按照“稳定面积、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叫响品牌、拓展市场、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高品质水果品牌和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两大主题,用现代生产技术提升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发展果业,不断提升三门峡水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全市园林水果产量再创新高,继续稳居全省首位。2015年末,全市果园面积103.67万亩,比上年增长3.2%;水果总产量达到228.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88万吨,增长5.5%。其中:苹果园面积82.65万亩,苹果产量187.5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0%和6.8%。
(二)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15年,三门峡市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克服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利因素,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势头。201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为10.82万吨,同比下降1.7%;禽蛋产量5.67万吨,同比增长9.1%;牛奶产量4.85万吨,同比增长9.5%。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去年以来,三门峡市持续开展了“六抓一保”(抓生产、抓销售、抓劳务、抓培训、抓改革、抓服务,保农民增收超越、拉开全国平均水平)活动,通过落实政策、技术培训、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84.2元,比上年同口径的10102元增加982.2元,增长9.7%,增速位居全省第五。
(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较快
据了解,三门峡市结合特色农业发展实际,共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集群33个。省级产业化集群6个,其中果品产业化集群3个,畜牧产业化集群2个,粮食加工产业化集群1个。市级产业化集群27个,其中果品产业化集群8个,畜牧产业化集群7个,中药材产业化集群4个,粮食加工产业化集群1个,水产产业化集群1个,花卉产业化集群1个,其他产业化集群5个。
(五)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加快
三门峡市强力推进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使电子商务发展风生水起,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调动了农村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收入渠道,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据农业部门统计,2015年底全市涉农网店总数达到2067家,农产品交易额达到8.3亿元。三门峡市农业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并顺利通过农业部2015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农田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缮,成为制约三门峡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风险方面,目前三门峡市农业生产的现状基本上还是以小农户为主,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大部分农业生产个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市场风险较弱,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能力影响很大,产业稳定性不强。
2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就业形势及收入增速受到影响。另外,在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增大和粮食难以持续大幅增产等因素影响下,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民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农民增收难度也日益加大。
3 、农村电商人才“短板”仍旧突出。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网络的畅通以及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加之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零售业态的创新与融合,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人才的核心驱动,目前农村“短板”仍旧突出,因此要不断改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尽快弥补农村电商的人才缺口,才是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4 、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三门峡市农业生产仍然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尚未形成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模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难以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抵御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三、几点建议
2016年,全市农村农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54321”转型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十三五”“三农”发展的谋划水平;紧紧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奋斗目标,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水平;紧紧围绕“调结构、抓特色、转方式、增收入”工作思路,全面提升“调抓转增”升级版的效益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 着力增强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调配控制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依法科学治水管水能力,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建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机制,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水利工程基础,为三门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 、采取有效措施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提高农田质量建设。制定统一的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对田间工程标准、耕地地力标准、技术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二是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模式,发展喷灌和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三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四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3 、多措并举,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二是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进行监测预警和调控,防止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三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预警系统,预警市场风险,防止农产品价格供求失衡、价格暴涨暴跌。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职业培训,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源,形成新的增收渠道,为新常态下保持全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门峡市农调队
2016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