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前三季度新增“四上”企业情况分析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新增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各级高度重视新增长点的培育工作,全市 “四上”企业总数明显增加,1-9月,全市共有66家企业达到“四上”标准,纳入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定期统计报表范围,这些新纳入的“四上”企业有助于及时反映三门峡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情况。截至8月底,全市“四上”企业法人单位总数达1343个,其中,工业企业624个,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341个,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306个,重点服务业企业72个。 一、新增“四上”企业基本情况 1、从新增企业行业结构看,第三产业企业占多数。在新增的66个企业单位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个,占比10.6%;重点服务业企业22个,占比33.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个,占比6.1%;房地产企业16个,占比24.2%;批零住餐业企业17个,占比25.7%。全市新增第三产业企业共55个,合计占比83.3%。 2、从新增企业区域结构看,各县(市、区)之间分布不平衡。渑池县新增企业最多,共40个,占全市新增企业总数的60.6%;义马市10个,占比15.2%;灵宝市7个,占比10.6%;湖滨区5个,占比7.6%;陕县3个,占比4.5%;卢氏县1家,占比1.5%。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无新增单位。 3、从全省情况看,三门峡市新增“四上”企业数量与其他省辖市相比仍然偏少,在全省位次比较靠后。据省统计局公布的1-7月份全省各地“四上”企业审批入库情况,三门峡市有34家新增企业,仅占全省1239家新增企业的2.7%,新增数量分别比平顶山市、漯河市、许昌市、濮阳市少41个、43个、62个、8个,在全省十八个省辖市中排第十二位。 二、 “四上”企业申报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统计局开展“四上”企业申报审批工作以来,全市“四上”企业申报审批入库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新增长点培育工作高度重视,“四上”企业申报入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基层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个别县(市、区)对“四上”企业申报确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企业相关证照办理缺少鼓励措施,使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不能及早申报。 二是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普遍认为,申报“四上”企业后,要履行联网直报工作义务,工作任务增加,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已申报入库“四上”单位规模不大。当前,全市已申报入库单位,总体规模不大(除少数几个单位规模稍大些外,大部分单位刚刚达规模(限额)标准),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较少。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工业定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0.3%。 三、今后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引导和培育。三门峡市具有大量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要积极对接2012年2月初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四项举措,建立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支持三门峡市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入“四上”统计范围,进一步促进全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经济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达标企业的宣传和引导,加大对“四上”企业的培育和排查,加大对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引导、培育和指导工作,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达标企业积极申报入库。 (三)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当前,三门峡市产业园园区建设已处于关键时期,要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促进“四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要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为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在证照办理上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早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畴。尤其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个体户各级政府应统筹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鼓励其尽快转化为法人企业。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 (五)加大统计执法和宣传力度,强化企业依法统计意识,为真实、全面反映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奠定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