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门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逼近万元大关

09.03.2015  11:49

          2014年,三门峡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万元大关,达到9979.1元,比上年增加1053元,实际增长10.1%,增速居全省首位。从增速看,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7个百分点;从绝对额看,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7和563元。全市农民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特色农业的区域优势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93亿元,其中特色农业总产值约占83%,尤其是水果、食用菌产值比重同比提高0.7和2.1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达21.6亿公斤,产值达63.7亿元。食用菌生产规模1.6亿袋,干鲜混合产量6.9万吨,产值达到18.5亿元。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全市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底,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220家,运行良好的专业合作社达85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196家,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培育农业产业集群33个,其中省级6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整乡推进试点工作,涉及89个村、15.5万亩土地。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在灵宝市、渑池县试点成立了林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75亿元,较年初增长6%;农户贷款同比净增2000万元,新增450个惠农通服务点。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饮水安全方面,投资9929万元,解决20.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农田水利方面,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9万亩;在烟田基础设施方面,投入1.08亿元,建设烟水、烟路、烟房等配套项目1846个。在扶贫搬迁方面,投资8534万元,对26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投资2.3亿元,建成24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在移民扶持方面,争取到投资1.16亿的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涉及我市3个村,同时,投资6763万元,在280个村实施基建项目304个。在防灾减灾方面,完成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4条中小河流治理、黄河库区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建设任务;加强水文监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预警覆盖率达95%。在抗旱供水方面,紧急抢修槐扒一号渡槽损毁工程,积极协调黄河防总改变三门峡水库汛期运用方案,确保大旱之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不受影响。

  五是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整合涉农资金6.56亿元,在全市所有村庄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在76个村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目前,有63个村已经完成美丽乡村规划,56个村达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加强城乡林业生态建设,全年造林50.2万亩,建成精品绿化工程15处、绿化模范村15个,灵宝市河西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划定白天鹅、红腹锦鸡保护区70万亩,成功举办全省第33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科教文卫、食品监管、农网改造等社会事业发展,圆满完成农村基层组织、村民委员会换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