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两区”单位情况简析
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符合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趋势和规律,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两区”基本单位是做好“两区”发展统计监测的基础,现将三门峡市“两区”单位情况分析如下。
一、“两区”基本单位情况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两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9月底,全市“两区”入驻企业共890家,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分别为2家和888家。在建千万元产业项目37个,义乌商贸城主体商城、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丹尼斯商场、万洋国际商贸城一期、翡翠丽池温泉中心项目、义马商务大厦等6个项目已建成营业。
从企业分布看,规模以上企业109家,占比12.25%,规模以下企业781,占比87.75%,企业组成以规模以下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仅占一成多。
从行业分布看,批发和零售业占主导地位。批发和零售业企业583家,占65.6%,其中规模以上54家,规模以下529家;住宿和餐饮业企业57家,占6.4%,其中规模以上12家,规模以下4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4家,占2.7%;其他服务业企业226家,占25.3%,其中规模以上17家,规模以下209家。
二、“两区”基本单位分县(市、区)情况
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2家,占全市“两区”单位总数0.2%;湖滨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597家,占67.1%,其中规模以上28家,规模以下569家;陕县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98家,占11%,其中规模以上29家,规模以下69家;义马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9家,占1%,其中规模以上2家,规模以下7家;灵宝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100家,占11.2%,其中规模以上15家,规模以下85家;渑池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37家,占4.2%,其中规模以上18家,规模以下19家;卢氏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47家,占5.3%,其中规模以上15家,规模以下32家。
三、加强“两区”基本单位统计工作的建议
1、各级管理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两区”单位入库申报管理,严格执行审批流程和审批标准,按照规范标准填报“两区”单位审批材料。谁批准、谁签字、谁负责,确保“两区”名录库信息真实准确。
2、各级管理部门要对单位数量变动异常的地方进行重点抽查。在抽查时要充分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PDA定位地址点和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和成果的作用,确保区域边界和座落位置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