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奋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记者房琳通讯员闾斌
核心提示|古丝绸之路的崤函古道上,马蹄哒哒,驼铃清远,久久回荡在历史深处。
从那时起,三门峡的传奇注定和丝绸之路丝丝相连,绵延至今。
在当前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不论是作为“西行节点”,“拉”住郑欧班列设停靠点,还是作为“中间节点”,联接郑州和西安两大中心城市,三门峡市作为“节点城市”的重要角色,已无可阻挡地融入这一伟大战略中。
近年来,三门峡市强力实施以“四大一高”战略为核心的转型发展之路,“练足内功”,积聚能量,形成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诸多优势;与此同时,因为长期积极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和沿黄九省携手共建,也为参与“一带一路”这一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说,节点不节点,不在喊而在做。
三门峡,已经在路上。
热词畅通持续投入大交通,确立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23岁的小龙从三门峡赶往西安和女友会面。女友家在西安,半个月一次的见面,成了两人之间的甜蜜约会。“人们都说我俩是异地恋,可这明明很近啊!坐高铁1小时就能见。”小龙笑说,郑西高铁开通后,让他的幸福感陡然提升。
小龙的“甜蜜”故事,只是郑西高铁带来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幸福,正惠及越来越多的人。2015年,郑西高铁开通五周年,日均旅客发送量已翻两倍,每天开行的列车由最初的14趟增至64趟,已发送旅客上千万人次。其中,高铁三门峡南站40%的旅客为周边地区的居民。
处于郑西高铁正中间的三门峡,一肩挑两担,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不仅“挑起”了郑西高铁,三门峡市在“大交通”建设的大手笔下,已占据多条交通大动脉的重要位置。
大河报记者从三门峡市交通局了解到,2014年,三门峡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68亿元,占年计划的145%,连霍高速扩建、陕州大道大修等项目建成通车,蒙华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区域内,陇海铁路、郑西高铁以及蒙西华中铁路等构成的“三纵五横”大交通格局,已呼之欲出。正在规划建设的三门峡通用航空机场,建成后将实现航空发展领域新突破……交通优势的确立,为三门峡市保持区域的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区位政策优势看,不仅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3+1”政策交汇三门峡,而且还具有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小“3+1”的政策叠加优势。
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和政策叠加优势的确立,为三门峡市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注入了“先天优势基因”。热词转型“一高两化”,奏起经济转型发展“交响乐”
5月12日,河南康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渑池公司生产车间。
大河报记者看到,刚生产的一块块透明的导电膜玻璃,像一张张薄薄的羽翼,炫耀着科技的美妙。“别看它只有不到1毫米,但硬度很强,摔在地上都不容易碎,而且十分透明,咱们的手机、电脑等屏幕等都会用到它。”该公司副总经理许丽萍说,目前该公司年生产各种透明ITO导电膜玻璃近2200万片,是国内较大的透明ITO导电膜玻璃供应商之一,且拥有6项国家专利,也是我省唯一专业生产ITO透明导电膜玻璃的企业……
其实,类似导电膜玻璃这样的“高精尖”产品,来自于“三门峡造”的还有许多。神州系列和天宫一号关键电子设备的镀金设备、厚度只有6微米的超薄铜箔、提取的金属镓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研发的锂电池高性能涂覆隔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些年,三门峡市早早启动转型发展,强力推进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四大一高”战略。其主攻方向就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规模化”,实现从原材料粗加工向配套加工、精深加工转变,推动“黄、白、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向后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同时,重点打造黄金、铝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带动和支撑三门峡转型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发展高新产业的“一高两化”路径,让三门峡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经历了多年的转型煎熬后,2014年,三门峡市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连续6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分别又下降1.3%和4%,但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却连年上升。科技进步对三门峡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9%,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转型发展不仅让三门峡跳出资源陷阱、摆脱路径依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更让三门峡在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有了底气,充满信心。热词开放三大通关机构鼎立,撑起大开放平台
今年刚过完年,卢氏伟兴食品有限公司就将一个货值18万美元的干香菇货柜出口至泰国,这也是该公司在春节后出口泰国的第三批货物。
如此红火的进出口生意,如今在三门峡市遍地开花。
目前,三门峡市取得出口经营资质的企业达到386家,出口范围扩大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今年3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181万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出口4317万美元,同比增长63.9%。这当中,又以食用菌出口最为醒目,出口量达到1589万美元,同比增长924.9%,出现“井喷”。
外贸上的飞跃,离不开通关机构这位“红娘”。
2011年3月,三门峡海关批准成立,与2010年9月挂牌营运的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之前落户的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搭建起三门峡市的“大通关”平台。
至此,三门峡这个既不靠海、又不沿边的内陆城市,让货物在本地直接“出洋”变为现实。
除了帮助本地产业出口海外,“大通关”机构更是“把港口搬到家门口”,提高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实现提速、减负、增效。
这样的“红利”,在当地企业身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记者,“大通关”机制建成后,该公司不仅免去了办理出口时赶往青岛1000多公里的辛苦奔波,还节省了每年1000多万元的运输费。
大通关结构的建立,也推动了三门峡的一些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14年全市从土耳其进口铜粉价值4745.2万美元,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项目换股份,获得吉尔吉斯斯坦某金矿部分股权,中金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70%以上的精金粉将从国外进口。
除了本地企业外,三大通关机构还越来越多地吸引周边地区优势出口产品向三门峡汇聚,使三门峡成为辐射黄河金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热词合作办好“一节一会”,带动区域务实合作
“知道吗,冯骥才、贾平凹要来三门峡啦!”
这几天,在三门峡的朋友圈内,不少网友都在转发这个消息。
此次冯骥才等大咖到三门峡,正是为参加第21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黄河旅游节”)的一项重要活动——2015黄河旅游国际论坛。
本次论坛,不仅邀请了沿黄九省共商大黄河旅游,也邀请了世界著名河流沿线城市对话大黄河,将“区域合作”的大旗举向国际。
其实,推动沿黄区域的合作,一直是近几年黄河旅游节的重头工作。
早在2011年,同属黄河流域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就形成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在资源整合、线路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12年,“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的诞生,再次让世人看到“大黄河旅游”的魅力。2013年,沿黄九省(区)旅行社合作联盟成立,为旅行社搭建新的合作交流平台……
除了搭建沿黄城市的合作平台,积极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合作,成为三门峡市另一场盛会的使命。
自2012年开始,在三门峡市的倡议下,经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同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三门峡市和山西的运城市、临汾市以及陕西的渭南市共同承办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特博会”),永久会址设在三门峡市。
目前,作为国家级唯一专业的特色商品高端会展,特博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在去年举办的盛会上,国内外500多家参展商共计6000余种特色商品前来参展。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韩国、朝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商品也远道而来。本届特博会共签约经济合作项目59个,签约金额达408.28亿元。
三门峡市“一节一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开放合作的节会宗旨,恰恰契合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道路上,三门峡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动力。热词融合三大举措,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机遇从不会垂青无准备之人,对于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为打造“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城市,三门峡准备好了吗?
“节点不节点,不在喊而在做”,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理念,是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三门峡要打造重要节点城市,必须积极融入,关键在做。
加快基础设施的融入,成为三门峡市的首要举措。目前,三门峡市正围绕“大通关”和“大交通”建设频做文章,个个都是“高大上”:
积极申建三门峡综合保税区和三门峡铁路开放口岸,设立郑新欧国际班列三门峡停靠站,努力把三门峡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转枢纽港和物流集疏地;
积极建设综合物流园区,把三门峡建成郑州航空物流中心辐射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和门户;
依托现有的海关监管场所,在陇海铁路三门峡西站成立集保税、物流于一体的三门峡陆港中心,使三门峡成为郑新欧路线图上的重要枢纽城市;
…………
苦练内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是近年来三门峡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发展思路,同样体现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举措中。
在加快产业融入上,目前,三门峡市以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载体,加快“一高两化”步伐,推动产业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特别要依托中金集团黄金产业园项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金矿资源,建设全球最大的黄金综合加工中心。
经贸文化的融入,成为三门峡市融入“一带一路”的又一有力举措。
在三门峡成功举办多届的黄河旅游节和特博会,已成为吸引国内外嘉宾、合作伙伴的魅力舞台和金字招牌。当前,三门峡市正是依托这两个金字招牌,努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旅游目的地和会展中心城市,把中原文化、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引入中原、引入黄河金三角、引入三门峡。
在杨树平看来,无论是开放的格局、交通的基础、区位的优势,还是发展的前景、未来的潜力,三门峡与黄河金三角地区一道,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带一路”战略中郑州、西安之间名副其实的重要节点。
“三门峡将以勇于担当的气魄、关键在做的行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与黄河金三角地区一道打造成‘一带一路’名副其实的重要节点,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增光添彩,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感谢刘田忠、乔浩、何蔚、张韶光、李书坡、周光逸对本文的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房琳通讯员张明云摄影)